资讯 中日医院运动障碍神经遗传病联合门
2016-9-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资讯 中日医院运动障碍神经遗传病联合门
运动障碍神经遗传病联合门诊开诊时间:年9月6日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1::00出诊地点:中日医院门诊楼4层特需门诊出诊医师:顾卫红(神经内科),郭改会(中医内科),蔡晓频(内分泌科)收诊病种: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截瘫、运动感觉神经病、舞蹈病、震颤、肌病等 联合门诊介绍运动障碍和神经遗传病病种繁多,表型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疾病的病因和病发机制未明,大部分疾病属于疑问性疾病,诊断困难,患者展转各地就诊,长时间难以取得确诊和专业医学指点。与常见疾病相比,这类疾病患者看病更加困难,缺少有效导诊和会诊方式,救治效力很低。
大部分患者来自外省市,旅途遥远,来回交通和在京期间各项花费较大,而预约体系尚待完善;另外,患者既往病历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首诊时间一般较长,医生需要梳理既往的病历资料、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细致检查。在医治方面,这些疾病大多缺少针对性医治方法,有些限于对症医治。由于求医心切,患者容易上当受骗,因病致贫,雪上加霜。
基于这类疾病的医学特点和患者就诊现状,需要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救治流程,减少就诊环节,并尝试建立诊前导诊和诊后随访体系;与此同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探索医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类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因素都可能与病发和疾病进展有关,部份疾病类型伴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运动障碍和神经遗传病多科会诊方式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展开更加精准的诊断和医治。联合门诊将充分发挥西医与中医的优势,通过以下3个方面提高诊疗水平:
1.搜集全面详细的表型信息:我们经过近10年的摸索已建立比较完善的表型收集、门诊电子病历录入流程,将整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各项辅助检查检测结果,并进行中医辨证。
2.基因检测及结果解读: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基因检测方式,结合我们的份子遗传学实验室在基因动态突变检测方面的优势,和二代测序目标序列捕获等最新技术,提高基因检测效力;探索表型收集、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合方式,逐渐建立从表型收集-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解读的流程。
3.综合干预:基于我们之前建立并长时间运作的中西医结合运动障碍专病门诊(与郭改会主任医师长时间合作),整合内分泌科专业资源(蔡晓频主任医师),采取会诊方式,进行综合诊疗,节省整体救治时间。 既往工作基础自年开设“神经遗传病”和“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收诊来自全国各地大量患者,很多同即将这类疾病患者转诊,很多患者通过互联等方式慕名救治。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门诊表型收集流程,采取电子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表型信息,迄今收诊来自全国各地患者近万例,90%来自外省市。
与此同时,份子遗传学实验室与临床紧密结合,展开相干疾病的基因学分析,常规展开30余种神经遗传病致病基因检测(迄今已检测余例样品),显著提高了诊断效力。自年至今建立了运动障碍疾病资源库,逐渐探索建立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遗传性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综合征、肌张力障碍、遗传性舞蹈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各类运动障碍疾病。
由于大部分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迄今缺少针对性医治方法,需要紧密结合最新医学进展,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探索医治方式,开设中西医结合专病门诊,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医治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医师介绍顾卫红
顾卫红博士,神经内科医师,临床医学研究专业研究员。自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遗传病”和“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和份子遗传学实验室工作,建立了运动障碍疾病资源库,承当或参与7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基金项目,长时间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
目前担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医学顾问,CHPO(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同盟)总调和人等。
自年开始,采取线上(新浪博客微博、好大夫、病友会站和论坛、群、公众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