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新理念学习班2016
2019-3-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贾建平教授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贾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并结合其团队于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性大规模横断面调查,表明了中国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并指出农村MCI患者比例高于城市。而在其中,血管性认知障碍占有很高比例,达到42%。接下来,贾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流程;VCI的诊断步骤,即:①确定VCI诊断(三个核心要素:认知损害、血管因素、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②确定VCI程度(VCIND、VCI),③确定VCI类型(分为5大类型);并解释了如何综合性评价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后,贾教授介绍了该团队在年进行了一项丁苯酞治疗皮质下缺血性小血管病导致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该研究指出,丁苯酞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和整体功能,为该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药。
2.魏翠柏教授BPSD在AD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魏教授由精神病患者与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共性引出了BPSD在AD疾病中有某些临床意义,她首先介绍了BPSD的临床表现,并指出其发生于多因素相关,例如社会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等。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BPSD的解剖结构,抑郁、幻觉与大脑功能的相关性,包括影像研究及电生理研究。接着,魏教授与大家探讨了神经精神症状的神经生化机制,BPSD相关的神经递质如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GABA、谷氨酸、乙酰胆碱等,而先前的研究表示,AD与以上神经递质也密切相关。神经递质紊乱与抑郁临床症状关系表示,抑郁的发生与单胺递质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密切相关。魏教授通过文献的总结发现,BPSD的发生贯穿AD疾病的始终,并随疾病进程而呈逐渐递增,其总体发生率可达90%。除此之外,AD患者的最常见BPSD表现为激越、淡漠、心境恶劣及易激惹,且不同程度的AD,BPSD出现的比率不同。BPSD预示了AD的发生、进展,其也是MCI转化为痴呆的风险因素。魏教授指出,不同神经精神症状及程度的患者转化为MCI及痴呆的风险不尽相同。魏教授从影像学角度对BPSD患者的脑部病变作出分析,她认为,在结构核磁和功能核磁方面,伴有BPSD的AD患者比无BPSD症状的AD患者具有更多脑区的萎缩或其它病变。魏教授从基因遗传学角度作出分析,表明了ApoEε4基因、COMT基因的H型、5-HT2A和5-HTT/LPR和5-HT2C基因与BPSD密切相关。魏教授表示,BPSD症状与AD患者的脑部病理学改变有关,这些改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脑脊液得到验证。最后,魏教授介绍了BPSD治疗的目标(①延缓症状出现;②缓解症状强度及频率;③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治疗原则、处理流程、药物治疗策略等。
3.唐毅副教授AD痴呆前阶段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唐毅副教授提出年第一个AD诊断标准(NINCDS-ADRDA)患者只有在影响到日常功能时,符合痴呆诊断后才考虑AD,而AD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早在痴呆症状发生前15-20年已经出现,因此对AD痴呆前阶段的识别与干预应引起重视。唐毅副教授随后介绍MCI的分型,包括遗忘型MCI、多认知领域损害MCI、非遗忘型MCI,并提出MCI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不会受损。目前AD的诊断标准已更新,IWG-1诊断标准提出AD诊断不再依赖于尸检,而改为情景记忆障碍+生物标志物,并表明AD是一连续过程。NIA-AA诊断标准将AD分为临床前AD(1、2、3期)、AD源性MCI、AD源性痴呆三个连续过程。新提出的IWG-2标准将生物标记物的效价进行评估,细分为诊断标记物及进展标记物。唐毅副教授表明近十几年AD新药研发屡受挫,应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