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换食养生法新健康饮食革

2016-11-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换食养生法》——新健康饮食革命

1、什么是换食养生?

换食养生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正常饮食,只是饮用健康水和食用综合能量代餐,换食养生是对人体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净化,排除体内毒素和废物,激活自身修复功能,活化人体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清理肠胃、排除毒素、降脂减肥、塑身养颜、改善亚健康状态,促进慢性病康复、延年益寿之目的。

现在很多国家用换食养生来改善疾病,日本、韩国、美国、欧洲都有“换食疗养院”,解救了很多疑难病人,薛尔顿博士说:“所谓老化,就是体内毒素饱和的反映,换食使得皮肤年轻而有光泽,眼睛闪闪生辉,表情舒畅,看起来好象年轻10-20岁,整个身体都变得年轻了。”

在日本,有“周末换食族”和“一餐换食族”,就是每周六、日做两天全天换食,或每天换食1-2餐,以便能帮助调整肠胃、甩掉赘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美国芝加哥大学查尔德教授对动物老化研究发现:如果给予昆虫充分的食物,那么3-4周的时间生命就会终结,若是减少供食,其活动性会增强,生命可以保持3年之久,他提出:“换食就象从老年期恢复到胎生期一样让生命恢复年轻”。

2、换食养生的健康哲理

换食养生来自中国古老的“断食疗法”,是断食更科学化的延伸,人类和动物都有断食的本能,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会自然不想吃东西,动物若是生了病受了伤,在它痊愈以前绝对不吃任何东西,这是自然赋予的本能,通过减少食物能够让身体机能迅速恢复。世界卫生组织阐述:“血液的污浊是万病的根源,而污浊乃是由于摄取错误和过量的食物所致,由于人们吃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食物,导致了万病的产生”。

如果食物在体内能被完全消化、吸收、排泄出来就毫无问题,但如果体内蓄积过多因食物代谢产生的废物,就会造成血管阻塞、细胞代谢异常、脏器机能受阻、免疫力低下、血液循环不良。生理学理论指出:“摄取过多食物会抑制毒素代谢”,因此一段时间内通过换食或减少食物的摄取,就能使排泄顺畅,毒素得以代谢。

俄国的病理学家帕林休根认为:“通过换食,有害的组织细胞会被牺牲,健康的组织器官则会加强。”所以换食后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多余的脂肪会被消耗利用,体内的病变组织、息肉、癌肿、水肿、渗出液、健康身体不需要的病变蛋白质都会被消耗掉,结果会使我们的器官和血液获得洗涤,人体病变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自身融解”,自身融解是经由换食养生改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3、换食养生可清除宿便,排解毒素

人体肠道全长5-7米,日积月累导致粪便积聚,致使人体宿便达5-15公斤,在体温下腐败变化,形成毒素进入血液,导致自身食物慢性中毒,侵袭器官,引发疾病与衰老。通过换食5-7天即可完全排出多年宿便,当肠道清理干净后,肠壁上废旧衰老的细胞也会自动更新脱落,大大改善肠胃内环境,防止胃肠癌的发生。

4、换食养生可疏通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死亡人数中1/4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体的血管连接起来可达地球到月球的1/4长。通过换食,可消耗人体内的有害物质,血管内的脂肪、胆固醇、脂质斑块、血栓慢慢开始被消耗代谢,从而使血流通畅,沉积于血管壁的脂质也会被分解析出,使动脉血管渐渐软化,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换食养生可代谢脂肪,减肥塑身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超过标准体重10%,,寿命缩短22%,超过标准体重20%,寿命缩短44%。美国癌病协会数字显示:超重40%的男人,患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增加55%,超重30%的女性,患子宫癌的机会增高49%。

肥胖常常引发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脂肪肝、胆结石、糖尿病、呼吸系统病、性功能衰弱、癌症、智力下降、早衰等。

换食可将人体多余脂肪转化成能量,按每人每天消耗千卡热量计算,一般人体内多余脂肪可足够三个月的需要,肥胖者可达一年左右。换食期间1-7天,体重减轻明显,肥胖者想减掉原体重的20%,需要约1-2个月时间。

6、换食养生可激活免疫系统

换食养生可以激活人体免疫机能,排出免疫抑制物,使免疫细胞代谢活跃,吞噬能力增强,机体老化的组织蛋白质得以代谢更新,从而使人的整体机能增强。

7、换食养生可使肌肤年轻靓丽

肌肤因缺血缺养而生皱纹,血流不畅,瘀血积聚而生色斑,毒素过多而生暗疮粉刺,故血旺身强,血到皱平,血通斑退,血行皮滑,血净痘祛,换食可净化血液、排除毒素,令肌肤年轻靓丽。

8、换食养生的三个步骤

1)减食期:在换食开始的前三天逐渐减少日常食量,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2)换食期:停止进食日常食物,只吃调配的能量餐,喝温水。

3)复食期:换食之后开始恢复饮食,换食效果好坏跟复食息息相关

A、不可吃固体食物,要从米汤稀饭开始进食;

B、不要吃高蛋白食物,可以吃较清淡的瓜果蔬菜汁;

C、吃饭速度宜慢,不可多食;

D、适当补充定制的能量餐;

9、哪些人需要换食养生?

1)想戒烟、戒酒或戒掉不良嗜好者

2)想减肥或增肥者

3)想净化血液排除毒素者

4)想拥有靓丽肌肤者

5)免疫力低下想恢复活力者

6)准备怀孕者

7)想改变饮食习惯及加强心灵修养者

8)亚健康及各种慢性疾病者

10、哪些人不适合换食养生?

1)对换食养生不认同者

2)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5%者

3)患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危重病人、身体极度虚弱者

4)孕妇儿童不宜

11、换食养生多久为好?

换食养生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本人的身体状况,在换食过程中,人体内脏、血液、臀部、腹部、腰部多余的脂肪可作为能量供给必要的组织,并促进毒素的代谢。

1)不吃日常饮食,三餐均食用能量代餐:通常换食1-2周,

2)每天午餐吃日常饮食,早晚两餐食用能量代餐:可长期换食养生。

12、换食养生后的改变

换食的目的是把身体自身的清洁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为脏腑、血液、细胞做彻底的体内大扫除,将身体内陈腐的毒素、病变组织、多余脂肪排出体外,使疾病细胞逐渐衰弱死亡,大大促进了人体脏腑、血液、腺体、细胞的更新再生,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就会感觉到:饥饿感消失、神智清晰、情绪稳定、体重减轻、体力充沛、五觉敏锐(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亚健康或慢性病的人,身体会有明显改善,头脑清晰、记忆力增强、失眠改善、脏腑机能增强、血液循环顺畅、塑身养颜、皮肤光洁等,甚至会出现您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人体恢复健康和年轻态。

13、换食养生期间会有不适的反应吗?

健康的人通常不会有不适感,部分亚健康和慢性病人换食养生期间原有疾患处会感不适,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明通过换食养生你的身体正在自我排毒、疏通、调理和修复,应该为此高兴。这种反应因人而异,即使是同样的病也会发生不同的状况,时间也不一致,有的换食第一天就有反应,有的四五天才反应,甚至有的进入复食期才出现。

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痛、恶心呕吐;

心脏病者:可能会出现心慌气短;

免疫低下:可能会出现发烧、头疼、头晕、懒散、嗜睡、发冷等;

毒素多者:排出宿便,又黑又臭,皮肤发痒、起痘子出疹子;

酸性体质:疲倦、困乏、无精神;

淤血多者:可能出现来月经的现象;

排毒现象:口臭、舌苔厚、发疹、口腔炎、体臭、牙龈出血、排痰、浓尿、黑便、呕吐;盲肠炎者:右下腹部会疼痛;

脑血管病:会头痛、头晕;

肾脏不好:会腹痛和腰痛;

患鼻炎者:会流浓鼻涕;

常吃药者:皮肤出现药疹。

14、换食期间的生理反应过程

1)初期:第1-5天,强烈感觉到对食物的需要,看到食物或听到食器的声音,就会分泌唾液,胃肠也会咕噜咕噜地叫,会有难以形容的不快感,体重大约1天减少1-2斤,但此时代谢的不是脂肪,而是体内的宿便毒素。

2)中期:第6-10天,不再有饥饿感,但有些人会舌苔生厚、口臭、全身倦怠,体重大约1天减少1斤左右,此时慢慢开始代谢内脏和血液脂肪。

3)后期:第10天以后,精神爽快,皮肤有光泽,精神紧张、压抑感完全消失,元气逐渐恢复,睡眠好,全身机能提升。

15、通过换食减肥后是否会反弹?

换食养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祛脂减肥,与市面上的“拉肚子”或“节食”减肥截然不同,拉肚子减的是水分,尽管体重减轻了,但脂肪丝毫未减,水分的大量流失会导致难以逆转的内分泌失调,越减越肥;节食就更不可取,当身体长期缺乏营养时不但会产生重大疾病,甚至导致“厌食症”,危及生命。综合酵素“换食减脂”是真正意义上的排毒减肥,忌食日常的“三高饮食”,换食集排毒调理修复于一体的能量营养餐,既保证了营养的合理补充,又将人体排毒减脂的机能发挥到最大化,做到真正分解代谢身体多余脂肪,健康、安全、自然,一般换食1-2周可明显见效,停止换食后,只要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一般都不会反弹。

16、换食后减肥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通常换食后,身体脂肪会明显减少,但如有下列情况时,短时间效果可能不明显

1)体内有大量毒素者,先要代谢体内毒素,然后才能代谢脂肪;

2)脏腑中脂肪堆积过多者,如:脂肪肝、脂肪心、高血脂等,先要代谢血液和脏腑中的脂肪,然后才能代谢皮下脂肪;

3)未按换食中的规定,中途进食者;

4)内分泌严重失调者,效果较慢,但经过换食可大大调整内分泌;

5)换食养生期间饮水量不足者。

17、消瘦的人能否进行换食养生?

当然可以,人过瘦是由于长期慢性疾病或消化吸收能力差所导致的,换食养生会代谢体内毒素,清理病老细胞,疏通肠胃,平衡内环境,身体全方位得到改善,因此在复食后会健康的丰满强健起来。

18、换食结束后复食的注意事项

结束换食养生后的头7天称为复食阶段,此时,身体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净化排毒效果,复食后,必须缓缓而有规律地进食,因为消化道已经松弛了1-2周,不要一下子吃得太多太快,否则消化道就难以承受,同时,也不利于巩固新建立起来的营养环境及内分泌的平衡,复食的第1周切忌吃得太饱,尤其复食后的头三天更要吃米汤和均衡营养餐,切莫贪食。

19、换食期间为何每天要喝ml的水?

换食排毒所要求的喝水量不低于每天ml,要求定时定量饮用,才能保证换食排毒效果,人体全身大约70%都是水分构成的,如果失去了水这个重要的基础保障,便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1)促进肠蠕动,有效代谢宿便与毒素;

2)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毒素的能力;

3)淋巴腺排毒、免疫细胞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水参与;

4)水可以帮助合成葡萄糖,为肌体提供能量;

5)水参与内分泌调节和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20、换食中的注意事项:

1)换食期间要多喝水,但不能喝碳酸饮料及茶。

2)月经处理:在换食过程中,有些人会排出月经淤血,即使是闭经的人,也可能会出现。

3)换食前的3天就能做到减食的人,换食期间不会有难受的空腹感,且会收到更佳效果。

4)换食期间,会调动身体的储备力量,消耗身体多余脂肪,代谢病患细胞和毒素,故会感到精力体力稍有不足。

5)换食的第1-2天,与减食没有太大差异,原来臀部、腿部、腹部或肝脏等贮藏能量多的人,容易做换食,可做一定量运动,贮藏能量少的人,精力体力不足较明显,可做适当运动,不可勉强。

6)换食期间,小便会变污浊,有的大便量会增加,这些都是毒素通过大小便排出的例证,有的人会出现皮肤排毒、体臭、口臭、排气,都是排毒现象。

7)换食之后,吸烟者会对烟会感到厌恶,故可利用这个机会戒烟,若勉强吸烟,则会形成大毒,为了戒烟而来换食者,只要4-7天即可收到很好效果。

8)换食期间感觉虚弱者,或要做2周以上换食的人,早晚可以各吃一次稀饭和蔬菜,恢复精神后,再继续换食。

9)换食期间不可食用其它食物、药物,不可抽烟、喝酒,不可蒸桑拿。

21、复食期的注意事项:

1)复食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比换食期更容易失败,换食的天数和复食的天数要相等,是最理想的,最好用综合酵素代餐从3餐/每日,减至2餐/每日,再减至1餐/每日,逐渐复食;

2)复食期必须控制强烈的食欲,以米汤、粥的顺序慢慢地过渡恢复普通饮食,如果进食任意地扩大,会伤害肠胃并有不舒服感,使身体陷入失调的状态。

3)换食的效果,要看复食的过程是否正确得当,复食10-15天后正是机体细胞修复再生的时候,细胞修复再生的过程需3-6个月,因此要注意日常饮食,“多清淡、少油盐、多蔬果、少大肉、多碱性、少酸性、忌寒凉、多温性、八分饱、活到老”。

22、换食养生法的未来

换食养生法是人类在面对环境垃圾、食物垃圾、自身体毒、高脂高糖、亚健康和慢性疾病素手无策的情况下,最快捷最有效的自然养生法,凡是尝试过换食养生的人,一般每年都会自动自发换食1-2次,它是中国流传多年的养生大法,换食养生是对人体进行定期的排毒保养,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代人的养生趋势,形成人们的一种饮食保养习惯。

人体生命的构成元素与动力源泉

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

1.蛋白质:伤口的自动缝合机!

2.脂类:身体的能源库!

3.碳水化合物:热能最主要的来源!

4.维生素:防止疾病的重要物质!

5.矿物质:营养的活跃分子!

6.水:没有它七天就会死!

7.膳食纤维:杜绝消化道癌!

(一)蛋白质(人体的工程师):

由22种氨基酸组成,占人体重量的18%,是生长和修复组织的原料是生命的基础物质(基石)(如同人体的建筑材料----钢筋、水泥。要求要充足),用来制造血液、肌肉、皮肤、头发、指甲等人体器官,控制人体发育过程,修补和维持人体组织。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

(二)脂肪(人体的燃料):

占人体的15%,供给能量、保护器官、构成激素,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如同房子的装修材料,应适当补充)。1、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2、脂肪分布于人体各大脏器之间,关节和神经组织的隔离层。保护身体组织,避免机械摩擦,起着保温、固定作用。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消化吸收。4、保护人体皮肤健康。

(三)碳水化合物(人体的驱动器)碳水化合物也称糖:

占人体的2%,是人体能量提供的主要物质(如同房子的水电系统)。1克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放出4千卡热量。供给肌肉和脑部活动所需的能量,增强耐力和复原能力。

(四)维生素(营养催化剂33种):

占人体的1%,维生素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身体发育成长、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的润滑油,维持人体各种机能的正常活动,就象人体开关—开头出问题,内分泌就紊乱)。它有助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帮助形成血液、细胞、激素、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促进营养的化学反应,以维持人体各系统之正常机能。1、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等。容于脂肪,储存于人体脂肪组织内,保证人体器官的功能健康,如维生素A:能促进人的眼部组织健康,保护视力;维生素D:帮助人体吸收钙质,维护骨骼健康;维生素E:是强力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心管、心脏、皮肤肝脏等组织免受自由基伤害,延缓衰老等等。2、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组和维生素C,溶水而不溶脂,体内不能大量储存,因此每天必需摄入足够的水溶性维生素以补充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微营销策划师助您事业有成,身体健康!3、维生素B组共有8种:B1、B2、泛酸、烟酸、B6、B12、叶酸、生物素。其共同特点是能帮助蛋白质分解旧的物质,合成新的物质。其个性是维持不同器官的健康。如VB1维持神经系统需要,能协助红细胞生成和参与许多新陈代谢,帮助发育指甲、头发等等。泛酸能帮助食物释放能量,并维持神经系统健康。微营销策划师助您轻松白手起家梦想成真!

(五)矿物质(身心调控员):

占人体的5%,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常量元素:占人体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如:碳、氢、氧、钙、磷、镁、钠、钾、等。2、微量元素:占人体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如铁、铜、锰、铬、硒等。矿物质是构成人体各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钠、钾、是细胞内、外液的重要成分。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每天均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参与,如果矿物质摄入不足将给人体造成很多疾病。如骨质疏松、消化不良、贫血、恶性肿瘤等疾病。(如钙如同人体的砖块)。

(六)水(人体的运输网):

(占人体55-65%,是溶解液、润滑剂和温度调节剂)。水有构成体液,输送营养,调节体温,排除废物之功能。人体内60%是水,水能保证人体血液循环的量,保持各器官正常新陈代谢。人体水不足会对生命造成危害。

(七)纤维素(人体的清道夫):

粗纤维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芹菜、韭菜等。能保持人体肠道的清洁,促进肠蠕动,排泄毒素,保证大便的量。在平时的蔬菜中较容易摄取到。可帮助消化,清除体内废物,减低胆固醇吸收率,产生饱足感受,有助于控制体重。七大营养素在人体内缺一不可,除了保证生命外,还能决定每个人的其他方面:如人的美丽容颜、言行、心情、思维能力、年轻、衰老等等。养学家说:“吃什么,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讲的就是这一点。

1、营养素的功能

营养素主要是指: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

a、其只要功能指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的修复、调节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是三大产能营养素,

b、促进组织生长与修复的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c、调节生理功能的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起作用包括维持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和内环境稳态。

2、营养素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a、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营养素是人体的物质基础,任何组织都是由营养素组成的,因此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延缓衰老都与营养状况有关。)

b、维持生理功能(首先要保证能量需要,其中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器官的正常功能都有赖于营养素通过神经系统、酶、激素来调节,其中特别是脑的功能、心血管的功能、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尤为重要。营养代谢需要上述系统的调节,保持平衡状态,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c、维持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除保持正常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外,保持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已证明营养素不仅构建神经系统的组织形态,而且直接影响各项神经功能的形成。

d、预防疾病发生

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都会发生疾病,营养素的缺乏可以是摄入不足的原发性,也可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营养素过多会引起急慢性的中毒反映,也可能引起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例如:肥胖是营养过多最普遍的表象,而肥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3、营养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a、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心理发育(5岁以下儿童的身高不足和体重不足反映营养不良的程度;血红蛋白、血浆、维生素水平、尿维生素负荷试验则可评定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

b、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例如:铁对青少年的体力和智力发育,叶酸对孕妇预防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维生素D与钙对保持老年骨质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c、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力、适应性

d、预防营养素缺乏与过多及相关疾病

e、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营养状况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患者有抗感染,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三点:

1、营养必须通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及其他活性物质发挥作用,学习营养不能脱离食物及膳食。

2、营养素必须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发挥作用,学营养要考虑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及代谢过程。

3、学营养的目标是: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加速康复、祛病强身

换食养生的同时,推荐食用纽崔莱营养补充食品,修复细胞,事半功倍!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昆明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z/10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