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肌痉挛
2021-12-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780493835993284&wfr=spider&for=pc
一、概念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由于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同侧面部肌肉非自主性痉挛收缩.通常情况下痉挛仅限于一侧,故又称为偏侧面肌痉挛。
二、症状体征
首发症状常从下睑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逐渐向上扩展至全部眼轮匝肌,进而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不能睁开,从而影响行走和工作,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面肌抽搐不伴疼痛,面肌随意性收缩在非面肌抽搐时一般不受影响。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
三、发病机制
血管交叉导致的机械性压迫,能把神经纤维挤压在一起,使其髓鞘脱失,导致神经轴突间的动作电流短路现象,这就是引起半侧面肌抽搐的病理机制。有报道用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脑干薄层扫描检查面肌抽搐的患者,发现90%的患者为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压迫。少数病例可由脑桥小脑角肿瘤或椎动脉瘤所引起。
另外一部分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恢复后出现继发性的患侧面肌抽搐。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为面神经炎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在治疗后未能恢复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脱失,使面神经的电传导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经炎累及脑干内神经核团,形成类似的癫痫病灶而产生面部肌肉的发作性抽动。
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抽搐,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也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抽动。
四、疾病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功能性眼睑痉挛发生于老年妇女,常双侧性,无下半部面肌抽搐。
2.习惯性抽动症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年,常为较明显的肌肉收缩,与精神因素有关。
3.Meige综合征也称为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表现两侧睑痉挛,伴口舌、面肌、下颌、喉和颈肌肌张力障碍,老年妇女多发。
4.神经精神抑制剂引起面肌运动障碍(facialdyscinesia)者有新近服用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强安定剂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的病史,表现为口的强迫性张大或闭合,不随意舌外伸或卷缩等。
五、预后
面肌抽搐如不治疗,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面肌抽搐逐渐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部分病人数年后可出现患侧面肌麻痹。
六、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病因学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可选择脑电图、SPECT扫描和PET扫描。
颅内占位性病变可通过头颅X线摄片、脑CT和MRI检查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脑血管病变可选择脑血管功能检测仪、经颅多普勒以及造影(气脑、脑室、脑血管造影)。
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面神经周围血管异常扩张或增生,使我们了解面神经的受压情况,故此方法为目前面肌抽搐病因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体感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听觉、视觉诱发电位)对脑神经及肌肉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