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扶阳导引在心脏康复的临床应用一
2017-6-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10次常用健身气功
2坐式八段锦(十二段锦)动作讲解
预备势
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动作二:右膝微屈,左脚向后撤步、前脚掌点地;目视前方。
动作三:屈膝下蹲;两手五指撑地,两肘微屈,上体稍前倾;目视前下方。
动作四:右脚插至左小腿左下,脚外侧着地;目视前下方。
动作五: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左移,正身盘坐;两掌扶于两膝内侧;目视前方。
速度均匀,身体平稳,正身端坐。
协调四肢,端正身型,调整呼吸,安定心神。
第一式冥心握固
动作一:接上动,两掌分别向体前45度前伸,随即两臂外旋向斜上方举起,肘关节微屈;随之抬头,目视前上方。
动作二:下颏内收,两臂内旋,两掌下落至前平举,与肩同宽,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掌由身前下按,随之两手拇指抵无名指根节握固,置于两膝内侧;两眼垂帘约30秒钟。
两臂上举时,舒胸展体;两掌下按时,立项竖脊,百会虚领。
宁心静气,物我两忘。
冥心可净化大脑,颐养身心,使心气归一,启动气机;握固可以镇惊守魄,疏肝理肺。
对心悸、失眠、头昏、乏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式叩齿鸣鼓
动作一:接上动,两拳变掌经腰间,两臂内旋向体侧平举,当与肩同高时,两臂外旋,掌心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臂屈肘,两掌变通天指,中指掩实耳孔;随之叩齿36次;目视前下方。
动作三:两中指拔耳(即拔离耳孔);目视前下方。
动作四:两手心按实耳孔,十指轻扶后脑,中指腹位于枕骨粗隆处,接着两手食指分别在两手中指上,用食指弹击后脑24次;目视前下方。
动作五:两手拔耳,随之两手前伸按于腹前,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叩齿鸣鼓需掩实耳孔,静听默数;叩齿宜轻,略带咬劲,嘴唇轻闭。鼻吸鼻呼;鸣鼓食指要有弹力。
叩齿可坚固牙齿,防治牙科疾病。鸣鼓可醒脑集神,聪耳明目。
第三式微撼天柱
动作一:接上动,上体左转约45度;同时,两臂内旋成侧平举,掌心身后;目视左掌。
动作二: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正;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平举,随之两掌抱于体前,左掌在上,掌心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左掌下按,两掌合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四:头向左转;同时,两掌向右移至右大腿内侧;目视左侧。
动作五:左肩下沉,左掌根向下压右掌;同时,向上抬头,稍停;目视左上方。
动作六:下颏内收,随之上体右转约45度;同时,两臂内旋成侧平举,掌心向后;目视右掌。
动作七至动作十:同动作二至动作五,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右为1遍,共做3遍。第3遍最后一动时,下颏内收,头向左转正;同时,两掌稍后移,随之两臂屈肘收于腰侧,虎口向上;目视前方。
转腰旋臂时,以腰带臂,沉肩、立身。
转头时,上体不动,竖项;抬头时,下颏用力。颈项不可松懈断劲。
“天柱”指整个颈椎。撼动天柱可刺激大椎穴,调节手足三阳经和督脉。
通过左右转头、转腰、旋臂、沉肩可锻炼脊柱,防治颈、肩、腰部位疾病。
第四式掌抱昆仑
动作一:接上动,两肩后展,随之两掌前伸,直臂上举,掌心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臂屈肘,十指交叉抱于脑后;目视前方。
动作三:上体左转45度;目视左前方。
动作四:两掌抱头不动,上体右倾抻拉左胁肋部;目视左斜上方。
动作五:上体竖直;目视左前方。
动作六:上体向右转正;目视前方。
动作七至动作十:同动作三至动作六,唯左右相反。
动作十一:头向上抬起,与颈部争力;目视前上方。
动作十二:向前合肘,随之下颏内收,两掌抱头下按;目视腹部。
动作十三:两掌分开贴两颊下移,掌根贴下颌;抬头目视前方。
动作十四:上动不停,抬头,同时两掌上托下颌;目视上方。
动作十五:下颏内收,颈部竖直;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时,臂外旋变指尖向前收于腰间;目视前方。
本式动作共做3遍。第3遍最后一动时,两掌按至腹前后握拳抱于腰间;目视前方。
抱头转体,向后展开肩、肘;左右侧倾身时,异侧肘充分上抬,抻拉胁肋部。
低头时,立身、收紧下颏;抬头时,挺胸塌腰。
两手上举,可使“三焦”通畅,调和脾胃。左右侧倾身可刺激肝经、胆经,起到舒肝利胆的作用。
两手抱头下拉可刺激督脉、膀胱经和背腧穴,调理相应脏腑;两手上托下颌可刺激大椎穴,《循经考穴编》记载,大椎穴“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骨蒸盗汗——当刺大椎第一节”。
第五式摇转辘轳
动作一:接上动,两拳后移置于腰后肾俞穴处,拳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体左转约45度;同时,左拳屈腕上提至左肩前;目视左拳。
动作三:上动不停,上体右转,随之向左侧倾;同时,左腕上翘向左前方约45度前伸,肘关节微屈;目视左拳。
动作四:上动不停,上体左转立起;同时,左拳回拉收至腰间,屈腕拳心向后;目视左拳。
动作二至动作四连续做6遍,即左摇转辘轳。当第6遍结束时,上体向右转正,左拳收至腰后肾俞穴处,拳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五至动作七:同动作二至动作四,唯左右相反,即右摇转辘轳。当第6遍结束时,上体向左转正,右拳收至腰后肾俞穴处,拳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八:展肩扩胸,向上提肩,再向前合肩含胸、沉肩;目视前下方。如此共向前绕肩6遍,第6遍结束后,还原成正身端坐。
动作九:接上动,反方向向后绕动双肩6遍。第6遍结束后,还原成正身端坐。
动作十:两拳变掌,指尖向下,虎口贴肋上提置于肩上,沉肩坠肘;目视前方。
动作十一:两手不动,上体左转;以肩为轴,右臂前摆,左臂后摆;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二: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正,两臂继续上摆,肘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三: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左臂前摆,右臂后摆;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四:上动不停,上体向左转正,两臂下落,肘尖向下;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一至动作十四,连续前后交叉绕肩6遍。
动作十五至动作十八:同动作十一至动作十四,连续前后交叉绕肩6遍,唯左右相反。
单摇:臂前送时,转腰、顺肩、坐腕;臂回拉时,屈肘、提腕。
双摇:食指根节点揉肾俞穴,绕肩要圆活连续。
交叉摇:以腰带臂绕立圆,两肘前后摆起要一致。
本式动作可刺激手三阴三阳经、督脉、膀胱经、肾俞穴,调理相应脏腑,有畅通心肺、益肾助阳的功效。可强壮腰肾,防治肩部与颈椎疾患。
第六式托天按顶
动作一:接上动,两肘上提与肩平;目视前方动作二:上动不停,两手虎口贴肋下插至髋关节处;目视前下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心贴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处向上托膝;目视前下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右腿前伸,脚尖向上,膝关节微屈;目视右脚。
动作五;左脚前伸,两腿伸直,脚尖向上;同时两手扶于膝关节上;目视脚尖。
动作六: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收至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随之十指交叉;目视前下方。
动作七:上动不停,两手上托至胸部,随之臂内旋,翻掌直臂上托;同时,膝关节挺直,脚面绷平;目视前下方。
动作八:沉肩屈肘,两掌心翻转向下落至头顶,两手稍用力下压;同时两脚尖向上勾紧;目视前下方。
动作九;两臂内旋,两掌心翻转向上,直臂上托;同时,膝关节挺直,脚面绷平;目视前下方。
两掌上托下按为一遍,共做9遍。第9遍最后一动时同动作八。
两掌上托时,躯干与臂要保持垂直,伸展腰臂,抻拉两胁,挺膝,脚面绷平。
两掌下按时,立腰,头向上顶,挺膝,勾紧脚尖。
伸脚、勾脚可分别刺激足三阴三阳经、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向上抻拉脊柱、两胁和肩颈部,可调理三焦,舒肝利胆,防治肩颈疾病。
第七式俯身攀足
动作一:接上动,两手分开直臂上举,掌心相对;踝关节放松,脚尖向上;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上体前俯不超过45度;同时,两手前伸抓握脚掌,拇指压于脚面;目视脚尖。
动作三:两手回搬,脚尖勾紧;同时挺膝、塌腰、抬头,动作稍停;目视上方。
动作四:两腿与腰脊保持抻拉姿势不变;下颏内收,抻拉脖颈,动作稍停;目视膝关节。
动作五:上体立起,颈部竖直;同时,两手松开,手心向下,沿腿上屈肘回收,经腰子间直臂后伸,掌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六:上动不停,上体前俯不超过45度;同时,两臂外旋,两掌弧形前摆抓握脚掌,拇指压于脚面;目视脚尖。
动作七、动作八:同动作三、动作四。
重复动作五至动作八4遍,共做6遍。第6遍结束后,上体立起,颈部竖直;同时两手松开扶于膝关节处;目视前下方。
动作九:左臂外旋,掌心翻转向上,向右平行划弧;同时,右掌掌心向下,从左臂上方向左平行划弧,两臂合于腹前;目视右掌。
动作十:上动不停,左臂内旋,左掌按于大腿根部;同时,上体前俯,右臂内旋,右掌前伸反手搬握左脚掌;目视左脚。
动作十一:上体立起,右腿膝关节稍屈,同时左腿屈膝,右手搬左脚置于右大腿下方;目视下方。
动作十二:右臂外旋,右掌心朝上向左划弧;同时,左掌从右臂上方向右平行划弧,两臂合于腹前;目视左掌。
动作十三:上动不停,右臂内旋,右掌按于右大腿根部;同时,上体前俯,左臂内旋,左掌前伸反手搬握右脚掌;目视右脚。
动作十四:上动不停,上体立起,左膝稍向上抬;同时,右腿屈膝,左手搬握右脚经左膝外侧置于左大腿下方;目视左下方。
动作十五:上动不停,正身端坐;左掌收于左大腿根部;目视前下方。
挺胸、塌腰、膝关节伸直,脚尖勾紧。抬头时,下颏主动向上用劲;下颏内收时,颈部向上伸展。
本式动作可刺激任脉、督脉、带脉等多条经络,可锻炼脊柱、颈椎和腰背部肌肉。
现代医学认为锻炼腰脊刺激脊髓神经和植物神经,对治疗脑疾和开发大脑智力有一定效果;双腿伸直平坐勾脚尖能伸展马尾神经,可缓解肌肉疼痛。
第八式背摩精门
动作一:接上动,上体前俯;两掌后伸,掌心向上;目视下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掌向体侧平摆,掌心向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上体立起;同时,两臂外旋,两掌弧形前摆成前平举,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两臂屈肘合掌于胸前,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五:上动不停,两掌合紧,拧翻落于腹前,左手在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六:上动不停,两掌合紧,稍向上抬起,继续拧翻落于腹前,右手在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五、动作六左右手上下拧转翻落再做7遍,共9遍。第9遍左手在上。
动作七: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两手贴腹部两侧向后摩运至后腰处,转手指向下;目视前下方。
动作八:两掌贴住后腰,做上下连续摩擦动作;目视前下方。此动一下一上为1遍,共做24遍。
搓手时,闭气,两掌压紧,搓热。背摩时,五指并拢,掌心含空,上轻下重,速度适中。
精门,气功术语。出自《修真十书?钟离八段锦法》:“精门者,腰后外肾也。”
摩擦肾俞穴与腰眼可温通经络,补肾益气,有防治腰痛、下肢无力、阳痿、痛经等效果。
第九式前抚脘腹
动作一:接上动,两掌稍向上提,转掌指向前,贴肋前摩至乳下,指尖相对;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转指尖向下顺腹前向下摩运;目视前下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掌向两侧摩运,转指尖斜相对;目视前下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两掌转指尖斜向下沿胁肋部向上摩运,指尖相对置于乳下;目视前下方。
本式一下一上为1遍,共做6遍。第6遍最后一动时,两掌沿腹前继续向下摩运,转指尖向下;目视前下方。接着再由下向上做反方向摩运6遍。第6遍最后一动时,两掌置于胁肋部,指尖相对。
向上摩擦时,吸气、收腹、提肛;向下摩擦时,呼气、松腹、松肛。速度均匀,用力适度。
通过对腹部的按摩,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腹腔脏器的血液循环。
舒肝理气,调理脾胃,改善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第十式温煦脐轮
动作一:接上动,两掌叠于肚脐处,左掌在里;两眼垂帘,意守肚脐2~5分钟。
动作二:两眼睁开;两掌做顺时针摩腹3周,接着再做逆时针摩腹3周;目视前下方。
1.意想脐轮有温热感,用意要轻,采用顺腹式呼吸法,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2.揉按腹部时,劳宫对准肚脐,柔和缓慢,呼吸自然。
中医理论和传统气功认为:肚脐是人体生命之根,是经络系统奇经八脉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称为“神阙”。
1.意守脐轮可养气安神、固本培元,有促进心肾相交、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2.可使大脑皮质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并处于最佳整合状态;同时,有助于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下降,使情绪得到改善。
3.揉按腹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避免由于用意过重而出现结气现象。
第十一式摇身晃海
动作一:接上动,两掌分开前伸扶于膝上;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眼垂帘,上体左倾顺时针绕转6圈。第6圈结束后继续绕至体前,立身端坐。
动作三:接上动,上体右倾逆时针绕转6圈。第6圈结束后继续绕至体
前,立身端坐;两眼睁开,目视前方。
上体绕转时,要求竖脊、收下颏,速度均匀,圆活连贯。幅度不宜过大,两膝不要抬起。内视海底,引气归元。
会阴穴,又称海底,位于前后阴之间。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采炁之时以此为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
本式内视海底,可畅通任督二脉,调和气血,引气归元。
摇晃脊柱可强壮腰脊,对腹腔脏器有良好的按摩作用,可刺激其活力,改善其功能。
第十二式:鼓漱吞津
动作一:接上动,两臂内旋,两掌回收经腰间向两侧划弧,掌心向后;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弧形向腹前合抱,指尖相对,与肚脐同高;目视前下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屈肘两掌回收接近肚脐时握固,落于大腿根部,拳眼向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四:唇口轻闭,舌尖在口腔内由右向上、向左、向下绕转1圈;接着舌尖移到牙齿外,贴牙龈由右向上、向左、向下绕转1圈。一内一外为1遍,共做6遍。
动作五:接上动,动作相同,舌尖向相反方向绕转,一内一外为一遍,共做6遍。
动作六:接上动,两腮做鼓漱36次;目视前下方。
动作七:接上动,两臂外旋,两拳变掌上举至胸前;目视前下方。
动作八:上动不停,两臂内旋直臂上举,掌心向外;目视前方。
动作九:两臂外旋,两手握固,拳心相对;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上动不停,两拳下拉置于大腿根部,拳眼向上;同时,在两拳下拉时,吞咽口中1/3的津液,用意念送至丹田;目视前下方。
动作七至于动作十共做3遍,口中津液分3次全部咽下。
意想口中生满津液。舌在口中搅动要圆活连贯。鼓漱时两腮要快速拌抖动。吞津要发出“汨汨”响声,意送丹田。
津液,被称为神水,乃天地之至宝,五行之秀气也。古人将“水”与“舌”合为“活”字,即取其意“舌上之水”,用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舌的搅动与鼓漱可促进唾液分泌。唾液有杀菌、清洁口腔、防治牙龈炎和牙龈萎缩的作用。
吞津可调节全身气息,灌溉五脏,营养周身,有消食化瘀、解除疲劳、延缓衰老、增进健康的作用。
附:《古十二段锦-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