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都用到了哪些技术
2020-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
铅、砷、镉、汞、铬等,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体内微量的存留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一旦严重超标,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且难以逆转的。
重金属主要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的健康。重金属超标可能引起头晕、头痛、健忘、失眠、神经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及乌脚病和畸形儿等症状,尤其对皮肤、骨骼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破坏极其严重。加上重金属的排出比较困难,只能通过减少摄入来预防。
一般来说,从食品的外观、性状、气味等都无法辨别是否含有有害重金属,只能通过专业的检测来确定。食品中重金属检测过程主要分为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测试两大部分,那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检测都用到了哪些技术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在样品中重金属一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在检测时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使重金属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试液中才能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此外样品的前处理是为了去除干扰因素,保留完整的被测组分或使被测组分浓缩。
1.1干法灰化法
干法灰化法主要是指将样品加热炭化,使有机物灰化后进行测定的方法,包括低温和高温两种方法。对于酸难分解的样品,一般会在高温下灰化,这样试剂用量少,空白值较低。低温干法灰化法可避免元素的挥发,被污染的几率也很小,空白值也能满足要求。
1.2湿法消解法
湿法消解法是在样品中加入适当的氧化性强酸,在高温下进行消解,使有机物氧化,适合小麦等生物样品。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般将几种强酸物质按比例混合使用,若是难消化的粮食,加入氧化剂,如H2O2、KMnO4等,可以提高消化效率。
1.3高压消解法
高压消解法是利用外部加热,在密闭的消解罐内产生高温高压,使难溶物质能够快速消解。此过程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能防止挥发性元素的损失,结果稳定可靠。
1.4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法是指用酸溶解样品,微波穿透被加热液体,利用极性分子在微波场内的变换产生能量,是一种内部加热方式。微波消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成熟的样品消解技术,可批量操作、省时高效,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水质、粮油、药材等。
2、重金属仪器检测技术2.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依据自由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光的共振吸收,通过测量辐射光的减弱程度,而求出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由于本法的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仪器组成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实验室普遍使用。原子吸收光谱常用于分析铅、镉、铬、铜、镍、银等元素,检测范围从ppb到ppm级。
2.2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特定频率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以此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原子荧光光谱具有发射谱线简单,灵敏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线性范围较宽,干扰较少的特点,能够进行两个元素同时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可用于分析汞、砷、锑、硒、锡等元素,检出限为ppb级。其与液相色谱联用的LC-AFS可进行元素的形态分析,如无机砷、甲基汞等。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LC-AFS)
2.3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ICP)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是利用等离子体形成的原理,根据特征谱线的存在与否,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某种元素,并根据特征谱线强度确定样品中相应元素的含量。ICP发射光谱可以用于测定除氩以外所有已知光谱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大部分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检出限达到0.01ppm。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
2.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是常用的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可同时测定多种重金属,且干扰少、线性范围宽,检出限可达到ppt级,已经广泛用于测定水中的重金属,生物样品痕量分析。ICP-MS可说是前三种仪器的集大成者,囊括了其所有的检测范围和检出限,是金属元素检测的发展方向。其与液相色谱联用的HPLC-ICP-MS可进行元素的形态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仪(HPLC-ICP-MS)
(广东省质量监督食品检验站(东莞)原创)
DQT下属的广东省质量监督食品检验站(东莞)是专业从事食品及化妆品检测的省级检测机构,已具备对食品原材料、饮料、食品油、饼干、糕点、食品包装材料等多种产品类别的检测能力,可为食品生产企业在原材料质量把关、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企业实验室能力保证以及新品研发提供快捷的技术服务。如您有这方面的需求,欢迎致电--。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