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医堂之正确认识三叉神经痛永州市三医院

2017-5-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三叉神经痛

一概述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发作性剧痛为主要表现;女性略多,多在中年后起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疼痛部位常位于单侧,右侧多见;分布以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分布区最常见,单纯Ⅰ支痛者少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指具有临床症状,而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者,其发病机制包括:①外周学说有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学说和三叉神经脱髓鞘学说。②中枢学说主要为癫痫样神经痛学说(neuralgiaepileptiform)。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①位于桥小脑角和中颅窝的某些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和蛛网膜炎等,其中以桥小脑角的表皮样囊肿最多见;②抬高的岩骨嵴、圆孔或卵圆孔的狭窄等骨质发育异常;③三叉神经炎症、多发性硬化、脑干或丘脑内某些器质性病变。

三临床表现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疼痛性质无先兆的骤然闪电样发作,呈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可有流泪、流涎、面部抽搐等伴随动作,常以手掌紧按面部或用力揉搓,长期可造成患侧面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稀少。

(2)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以右侧为多,最常见于第Ⅱ、Ⅲ支分布区内,其次为单纯第Ⅱ或Ⅲ支,3支同时受累者少见,单纯第Ⅰ支受累者亦少见。

(3)疼痛持续时间每次发作历时1~2分钟后骤然停止,以白天为主,夜间减少。

(4)发作频率间歇性发作,可自行缓解,自然间歇期可达数月至数年;随病程延长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自然间歇期缩短,甚至终日发作。

(5)疼痛触发点半数以上可有“触发点”或“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口角、门犬齿、上腭、颊黏膜等处;面部的机械性刺激,如谈话、进食、洗脸、刷牙或风吹等可引起发作。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初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逐渐出现脑神经、小脑和脑干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危及生命。

四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系统检查常无阳性体征;如发现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尤其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或咀嚼肌无力萎缩、面瘫、听力下降等脑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异常,均要考虑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辅助检查

CT和MRI有助于明确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颅内占位病变的性质;MRI的特殊序列有助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压迫病因。

五鉴别诊断

1.其他神经痛

①舌咽神经痛,②中间神经痛;

2.丛集性头痛

3.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肿瘤等引起,CT和MRI等检查可明确。

六治疗

1.药物治疗

首选卡马西平,但长期服用此药有嗜睡、眩晕和消化障碍等副作用。

2.手术治疗

用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方法有三叉神经半月节封闭术、半月神经节后根热频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方法,但目前公认的疗效最为理想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其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需手术切除病灶。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hl/13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