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疾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九

2016-1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四、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横纹肌的弥漫性炎性疾病,引起进行性、对称性肢带肌、颈肌和咽部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如同时有皮肤的损害,则称为皮肌炎。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的无力或肌肉萎缩,伴有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特征。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9。儿童期发病高峰在5~15岁,成人期发病高峰为30~50岁。根据本病的不同表现,归属于中医“痿证”、“痹证”等范畴。

国际上较为通行的诊断标准有四条:①进行性、对称性的近端肢带肌及颈屈肌力弱,伴发或不伴发肌肉疼痛,伴发或不伴发皮肤损害;②肌肉活检显示节断性肌肉坏死、再生、以及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及索间),伴发或不伴有索周肌萎缩;③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酶同功酶、或醛缩酶(ALS)及肌红蛋白升高;④多灶性肌病性肌电图改变(低电压,短时限,多相运动单元电位)伴有或不伴有插入电位的延长或自发电位。四条标准全部符合可肯定诊断,不合并皮肤损害者为多发性肌炎,合并皮肤损害者为皮肌炎。三条符合者为可能诊断,仅两条符合者为可疑诊断,一条者不能诊断。

中医对该病辨证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分三型:热毒炽盛、寒湿入络、邪留气营,缓解期为六型:脾气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肝旺脾虚、脾虚湿困。

急性期病因为湿热浸淫,痰瘀互结,阻塞肌腠脉道,气血循行涩滞,可见发热,肌肉酸痛无力,严重者吞咽困难,举头无力,全身软瘫;慢性期以虚证居多,虚多实少,为肺、脾、肾三脏内伤虚损不足之证。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脏腑辨证以脾为主,病因辨证以湿为主,应从脾湿论治。

笔者临床常用以下二方加减治疗该病。

方一:黄芪60g,五指毛桃6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20g,首乌20g,山萸肉15g,大枣10g,千斤拔30g,茵陈15g,白蔻仁10g,生地20g,熟地20g,甘草5g。

方二:黄芪60g,五指毛桃6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20g,首乌20g,山萸肉15g,大枣10g,白花蛇舌草30g,萆薢15g,千斤拔30g,甘草5g。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hl/12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