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艾艾灸调理坐骨神经痛
2018-6-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坐骨神经痛
艾灸取穴:夹脊、环跳、秩边
艾饼选择:建议火行艾饼
症状分析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痛归属于“痹症”范畴。艾灸调理此病,每次取2-3穴,同时辨症加灸相应的副穴,以达到舒经活络的疗效。
艾灸取穴方案
1.夹脊
调节腑脏功能
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半横指宽)处,左右各17个穴位。
2.环跳穴
缓解腰部疼痛
环跳穴位于臀部股骨大转子的上后方,左右各有一穴。
3.秩边
降温升水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辩证施灸
症状一:腰痛
加灸:肾俞、关元
肾俞穴
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关元穴
滋补肾阴,固本益气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症状二:大腿后侧痛
加灸:承扶、殷门
承扶
增强臀大肌细胞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的活性增加
承扶穴位于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这里是性感带最为密集的地方,指压时可以用力些。
殷门
燥湿生气
位于大腿后面中央,在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左右腿各有一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1.避免久坐,养成每小时都要起来活动的习惯。这一点对于从事IT、文秘、媒体编辑等职业的人尤其重要。
2.减少翘脚坐,以免增加背部肌肉和韧带的持续负荷。
3.避免长期穿高跟鞋,养成穿平底鞋的习惯,如果一定要穿高跟鞋,要将鞋跟的高度限制在4厘米以下,更不要穿着高根鞋快跑、跳舞,以免损伤腰部。
4.多做舒展运动。每天早晚坚持15~30分钟。
艾灸小常识
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艾益生艾灸神器系列驱寒祛湿扶正气,去痛驱寒好帮手,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上海百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艾益生全国合伙人(苏州)向全国诚招微商、经销商。艾生活健康吴女士,王先生:
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