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管饱更管好

2024/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20109/10177253.html
曾经,人们只顾“吃得饱”,一碗米饭配点儿咸菜就是一顿;如今,“健康”早已是必须,一小碗饭搭配荤素菜肴,讲究大了。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饮食健康和膳食营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幢房子,饮食是这座房子的基石,膳食营养则是基石中的核心,直接关系身体的健康状况。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食品品质影响百姓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数食物是每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能量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而食品健康恰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食品的安全、营养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饮食方式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存在关联;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与动物源食品、油脂类消费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人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膳食不合理。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研究就曾谈到,高盐或高钠摄入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致病原因中排在第一位。所以,提倡健康饮食、推广食品安全知识,也是提高整个社会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健康与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摄入富含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抗氧化剂的食品可以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年4月,《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一项18万人的追踪调查表明,不同饮食偏好带来的精神障碍疾病风险是不一样的。挑食、偏食会影响心情,并造成营养不良。而均衡饮食的人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优秀的认知水平。可见,食品的品质影响着百姓的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数,而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农业生产作为食品供应链的起点,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标准,采用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全程监控农田环境、农药使用等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后续加工和消费提供可靠的原材料。在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注重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包括肉蛋奶、菜果、鱼等。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多途径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其范畴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并具有营养健康价值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物品种和品质,建立供需适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膳食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素养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但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存在。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的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远高于推荐值;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问题值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by/22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