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2020-8-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s://js.qq.com/a/20180531/031092.htm
随着缺血性卒中分型理论在国内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针对卒中病因的筛查和研究。病因不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策略就可能不同,如心源性卒中侧重于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则强调抗血小板聚集。近年,所谓隐源性卒中的病因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简要介绍隐源性卒中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重点阐述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
1隐源性卒中与反常性脑栓塞
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stroke,CS),是指经过全面筛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一般认为有20%以上的缺血性卒中属于CS。
所谓的“隐源性”包括3层含义:①限于医学理论和技术的滞后,部分缺血性卒中目前确实找不到任何的病因;②部分缺血性卒中发病后,诱发和致病因素消失得较快,难以扑捉;③认知欠缺或仪器敏感性不够而造成了漏诊。
可见,经过努力,部分所谓的CS可以明确病因。目前已知的“隐源性”病因主要包括,PFO合并静脉栓子、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罕见的原因有感染、中毒和血管痉挛等,近来发现部分CS患者,第Ⅵ型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诱因之一。上述这些病理状况与CS关系的研究结果均来自统计学,缺乏直接的证据。相对而言,PFO与CS关系的研究更早也更多,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反常性栓塞(paradoxicalembolism,PE)。
PE是指发生于静脉系统的栓子,经异常通路到达体循环动脉系统,造成脑、肾、脾或肠道等器官的缺血性梗死。PE多发生在脑部,造成脑梗死者即称为反常性脑栓塞。
正常情况下,来自静脉系统的微小栓子进入到肺循环后,会被肺内巨大的毛细血管网“滤过”而不能回到左心腔,假如存在异常的“旁路”,携带栓子的部分静脉血就可以通过此“旁路”直接进入到体循环动脉系统。除了需要栓子和异常通路之外,PE的产生还必须具备的第3个条件是右心房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房,最终能够导致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shunt,RLS)的发生。
作为“脑的后门”,PFO使得位于静脉系统的栓子(包括血栓、空气栓子、脂肪栓子和瘤栓)和血管活性物质等,绕过肺部毛细血管网而直接进入到体循环动脉系统,引起脑或其他脏器损害(图1~2)。尽管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畸形或永存动脉干等均可造成PE,但超过70%的PE仍来自于PFO。
2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可以导致隐源性卒中探讨PFO与CS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早出现在年,Lechat和Webster分别发现病因不明的年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FO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病因明确者,此后相关的研究不断涌现。统计学发现,CS患者中PFO的发生率达4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缺血性卒中亚型。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PFO是CS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荟萃分析总结了-年的29项队列研究,其中27项显示PFO与CS有明显的相关性。
一般认为,PFO是独立的卒中的危险因素,当PFO造成的RLS较大时,容易产生PE。尽管如此,仍有少数报道否定PFO与CS的相关性,最近一篇来自北曼哈顿研究(NorthernManhattanStudy,NOMAS)的报告否定了PFO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尽管结论看似很惊人,但仔细研读全文后会发现,该研究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
首先,发生“脑梗死或缺血病灶”是主要的终点评估事件,但问题是样本在入组时没有做任何的影像学检查,这样两组样本的基线资料在试验的开始时刻就可能不一致;
其次,该研究确诊PFO采用的技术是经胸超声而非经食管超声,结果PFO的检出率只有14.9%(正常人群PFO的阳性率为25%),人们有理由怀疑部分PFO假阴性者被错误地纳入到了对照组;
最后,该临床试验结束时,高血压的发病比率高达60%以上,终点事件究竟应归因于高血压相关的动脉病变还是PFO造成的PE?追溯文献,不难发现,在众多的PFO与CS相关性的研究中,临床试验设计的缺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些没有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病因也可能涉及PFO,部分没有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所谓脑白质脱髓鞘的患者,PFO及RLS的发生率也很高,合并脑白质病变的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FO发生率也显著增高,Ueno等认为此类病变的病理基础是PE而非透明样变性等小血管病变。
人群中约有25%的个体存在PFO,但只有少数的PFO损害健康,多数个体的PFO相对“良性”。临床诊疗工作中,当发现某CS患者存在PFO时,该PFO究竟是所谓的“旁观者”还是缺血性卒中的诱因?
新近一项纳入12个数据库共余例CS患者的反常栓塞危险(riskofparadoxicalembolism,RoPE)研究,建立了判断PFO与CS关联程度的评分系统,患者6个方面的情况被纳入到该评估系统,总评分值为10分,得分0~3分和9~10分者,PFO为CS诱因的归因概率分别为0%和88%,即得分低者PFO与缺血性卒中无关。虽然该系统所涵盖的评估内容仍然较少、评估方法相对简单,但毕竟RoPE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鉴别“恶性”和“良性”PFO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
深静脉血栓PFO相关性CS的本质实为PE,所以研究PFO与CS的关系,理所当然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