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哪些糖尿病100

2016-10-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查看往期问请消息框回复问2或问10

一、目前认为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1)心血管病变;

2)肾脏病变

3)神经病变(今天推送);

4)白内障。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1)在无并发症阶段的糖尿病患者以预防并发症为目标,积极消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在并发症初期可逆阶段应积极治疗,使其病变尽早好转。

3)在不可逆阶段,患者应积极去除加重因素,延缓并发症的进展和恶化,争取长期维持器官残余功能。

  

三、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

四、糖尿病神经病变分类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多种,分类方法亦有多种。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Thomas最早提出的。修改后的这一分类方法如下:

  A.对称性神经病变

  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

  高血糖性神经病变

  治疗诱发性神经病变

  对称性下肢近端神经病变

  B.局灶性和多灶性神经病变

  1.脑神经病变

  2.胸腹部神经病变

  3.局部肢体神经病变

  4.糖尿病性肌萎缩

五、神经病变临床表现

  (一)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步向近端发展,呈手套袜子样分布范围,一般从下肢开始。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自主神经症状,而运动障碍相对较轻。发病多隐匿。

  感觉症状的表现与受累神经纤维的大小有关。如果是细小纤维,则疼痛和感觉异常是主要症状。疼痛可以是钝痛、烧灼痛、刺痛、刀割痛等多种疼痛表现,大都晚间加剧。感觉异常可表现为麻木、发冷、蚁行、虫爬、发热、烧灼、触电样等感觉。深感觉(关节位置觉与振动觉)障碍一般很轻微。还可有温、痛觉的减退或缺失,随着症状的加重,可以发生肢体远端部位遭受各种意外损伤而全然不知的情况,如烫伤、热水烧伤、足部外伤引起溃疡等等。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足不出汗,致皮肤干裂,更易促进溃疡发生。足部溃疡的继发感染与动脉血栓形成可造成坏死和坏疽,导致最终截肢。如受累的是粗大纤维,则主要影响关节位置觉和振动觉。出现步态与站立不稳的症状,闭目时更为明显,即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常诉有踩棉花感或地板异样感。由于行动不稳容易造成跌倒、外伤甚至骨折。临床上,细小纤维受损更为多见,但最为常见的是细小纤维和粗大纤维同时受累的混合型病里例。运动障碍如远端的无力、手与足的小肌肉萎缩,一般出现在疾病后期。[1]

  (二)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往往很少单独出现,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反之,有躯体性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例中,通过功能检查,发现某些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40%。可是一旦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则预后可能就比较差。

  1.心血管系统

  (1)直立性低血压:当患者从卧位起立时,若站位的收缩压较卧位时下降大于30mmHg以上,则称为直立性低血压。

  (2)静息时心动过速:静息时心率90~次/分,有的达次/分。

  (3)无痛性心肌梗塞: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最为严重的表现。

  (4)猝死:在患有严重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呼吸、心跳骤停的事件发生。

  2.胃肠道系统:糖尿病胃轻瘫可表现为恶心、食后腹胀腹痛、早饱、呕吐等。糖尿病人大多有便秘,但也有少数病人发生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

  3.泌尿生殖系统和糖尿病性膀胱病变:膀胱功能障碍可见于37-50%的糖尿病患者。与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膀胱症状包括排尿不畅,尿流量减少、、残余尿多、尿不尽、尿潴留、有时尿失禁,容易并发尿路感染。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性欲减退、阳痿。所报道的发病率为30-75%。阳痿可能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最早症状。。

  4.出汗异常:汗腺支配神经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少汗,但往往同时伴有躯干部位的多汗。

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鉴别

  (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

  包括三个步骤:1.糖尿病的诊断。2.神经病变的诊断。3.神经病变与与糖尿病关系的确定。临床上,不论糖尿病病程的长短,均应考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能。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病例诊断较容易,必要时可行神经功能测定。在糖尿病患者发生的神经病变不能轻易地认为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也可以并存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由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所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必须有糖尿病证据;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证据;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后才可确诊,并根据病变累及的神经类型和部位进行分型。[3]

  (二)、鉴别诊断:

  1.对称性周围神经受损:应注意与中毒性末梢神经病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鉴别。前者常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史,疼痛症状较突出。后者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运动障碍重,感觉障碍轻,1~2周后有明显的肌萎缩。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非对称性周围神经损伤:应注意与脊髓肿瘤,脊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等病变鉴别,相应节段脊椎照片或CT、MRI有助于诊断。

  3.腹泻应注意与胃肠道炎症、肿瘤等鉴别:糖尿病腹泻水样便多见,无粘液脓血,腹泻前可有痉挛性腹痛伴肠鸣增多,排便后症状可好转,大便常规及培养无炎性成分及细菌生长。必要时肠镜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4.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应与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鉴别,但后者无糖尿病史,血糖正常而常存相应病的病状及体征。[4]

七、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与预防

  (一)糖尿病的控制:DCCT和UKPDS的研究已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进展恶化。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注意注意血脂、血压等达标,还要控制吸烟等。

  (二)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理的治疗:

  1.抗氧化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阻抑神经内氧化应激状态,增加营养神经血管的血流量,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Na+-K+-ATP酶活性等机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α-硫辛酸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也是目前较临床常用一种抗氧化剂。

  2. 改善神经营养药物 甲钴胺为蛋氨酸合成酶辅酶,该酶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与髓鞘、核糖核体膜、线粒体膜、突触及受体等的功能有关,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神经元和施旺氏细胞的代谢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再生,恢复神经键的传达延迟。

  3.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主要有血管扩张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己酮可可碱;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活血化瘀类中药等;前列腺素E可扩血管,减轻血液粘稠度,10~20μg/d滴斗入,2周为一疗程,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麻木、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4.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 从原理上讲,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恢复Na+-K+-ATP酶活性,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可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近20年来,此类药物逐渐被研究和应用,但由于疗效和安全性受到质疑,部分已停止使用或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5.γ-亚麻酸神经病变时存在必需脂肪酸代谢紊乱,补充γ-亚麻酸能增加神经内血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6.其他 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抑制药:氨基胍,C肽、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目前尚未进入临床使用阶段。

  (三)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直立性低血压:首先,去除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潜在原因。利尿剂、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和抗抑郁药是最常见的诱因。应注意适当抬高床头,缓慢起立,穿弹力袜。在症状较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是9-α-氟氢化可的松0.1~0.3mg/d。该药因困难引起卧位高血压而限制其应用。

  2.胃轻瘫:少食多餐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标准方法。多潘立酮(吗丁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10mg,3次/d,餐前30分服用。可引起泌乳等不良反应。西沙必利:为全消化道促胃肠动力学药物,通过刺激肠肌层神经丛,增加乙酰胆碱释放而起作用,5mg,3~4次/d。氧氯普胺(胃复安):5~10mg,3次/d,此药兼有胆碱能和抗多巴胺能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不宜长用。红霉素:通过刺激胃动素释放和直接兴奋胃动素受体,促进胃排空,剂量~mg,3次/d。

  3.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对无力性膀胱可下腹按摩助膀胱排空,较重症尿潴留可导尿或留置导尿。必要时膀胱造瘘。可应用促进膀胱收缩的药物,如氨甲酰甲胆碱,口服,10-30mg/次,2-3次/d。

  4.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患者可采取下列措施:育亨宾,由于价格贵,有效率不高,可以有选择性地应用。雄激素只有在血液睾酮水平降低时才考虑。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真空负压勃起系统、血管外科治疗、阴茎假体插入等均可选用。而且应配合心理治疗。

  (四)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疼痛特点是夜晚加重,所以有效缓解疼痛为治疗的关键之一。目前针对疼痛发生机制的治疗仍被认为是缓解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症状的主要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研究最多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一线药物。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丙米嗪(Berkomine)应用最为广泛。

  2.抗抑郁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试验证实有效缓解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症状,但副作用大,目前少用于临床。加巴喷丁(Gabapentin)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的一线药物。

  3.阿片类:阿片类麻醉镇痛药止痛的原理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痛觉传导通路阿片受体,提高痛觉阈值,使疼痛缓解。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镇静、便秘、恶心和呕吐及成瘾。

  4.局部治疗药物:有的患者疼痛部位相对比较局限,可以采取局部用药。局部用药有全身副作用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因此也是今后止痛药物的研究方向。如已被FDA批准上市的利多卡因贴皮剂,以及氯胺酮凝胶、辣椒素软膏、消心痛喷剂、硝酸甘油贴膜剂等均能缓解疼痛。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中医对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9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