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血糖值在正常范围,也有患糖尿病风险,

2016-9-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即使血糖值在正常范围,也有患糖尿病风险,

说起糖尿病,可能许多朋友都会认为:糖尿病离我远着呢!但常常许多糖尿病患者早期得病症状其实不明显,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得病了的。

患糖尿病概率大吗?

如果您有以下这些情况,即使现在的血糖值还在正常范围,也要格外注意患糖尿病的风险:

1.直系亲属,比如爸爸妈妈、亲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2.有脂肪肝和血脂异常问题;

3.腰上有很多赘肉,乃至已有了很大的「游泳圈」;

4.虽然不超重,但四肢松软,一样的体重显得比他人胖;

5.不喜欢运动,平常活动量很小,体能比较差,上楼都觉得累;

6.有过屡次节食减肥以后体重又反弹的经历;

7.饭后特别容易觉得困乏;

8.饿了就觉得特别难受,容易低血糖;

9.主食只有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从不吃杂粮;

10.主食吃得比蔬菜多;

11.喜欢用有油的香浓菜汤拌饭吃;

12.喜欢收盘子,饱了也要把剩下的两口饭吃掉;

13.喜欢喝甜饮料,或喜欢吃甜食、西点;

14.有过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生产史(出身体重≥4kg);

15.长时间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或长时间倒班工作。

16.如果有3条说「是」,就需要引发重视了。如果发现自己有5条以上说「是」,就真得17.要高度警惕啦。

由于,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意味着您的血糖控制能力比他人差,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后备军的一员。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尽人皆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但常常许多患者症状其实不典型,那末糖尿病都有哪些“非典型症状”?

1.餐前低血糖

在糖尿病的早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其缘由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的变化不同步,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却没达峰值,到下一餐前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反而到达高峰,这样就造成了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引发餐前饥饿感。

2.异常排汗: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出现汗液分泌异常,即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且以颜面、上身为主,下肢出汗较少。

3.胃肠功能紊乱: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影响胃肠道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患者表现为腹胀、纳差或顽固性便秘。另外,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4.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滴沥、尿失禁。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应斟酌前列腺肥大,还应注意排除是不是存在糖尿病引发的“神经原性膀胱”。

5.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当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致使血压下落而引发1过性脑缺血,病人出现头晕、眼花乃至晕厥。

6.性功能障碍:

长时间高血糖可致使神经及血管病变,从而引发男性性功能障碍,所以,以往性功能正常的中年男子,产生阳痿或勃起不坚时,应及时化验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7.反复尿路感染:

女性尿道较短,本身就比男性容易产生尿路感染。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糖含量较高,尿道就成了各种病菌(细菌、霉菌等)的最好滋生地,如果同时合并“神经源性膀胱”,致使尿潴留,将使尿道感染的机会进一步增加。

8.皮肤瘙痒或长疖子:

平白无故感觉皮肤瘙痒,皮肤反复长疖子,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由于高血糖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引发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会阴部瘙痒尤其常见。同时,由于局部抵抗力下落,皮肤容易感染生疖。

9.视力消退:

糖尿病可引发视膜病变及白内障,从而影响视力,发病率随着病程与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糖尿病性视膜病变对视力影响最严重,常常因视膜出血而造成视力突然下落。

10.手脚麻痹:

糖尿病可引发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对称性的手足麻痹、疼痛、炽热、感觉消退或消失,也有患者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11.嗜睡及昏迷:

有些老年人身患糖尿病自己却浑然不知,在某些诱因(如严重脱水、感染等)作用下,可引发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昏迷,临床表现酷似脑血管病。

12.伤口久不愈合: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上,糖尿病人营养丢失严重,从而致使伤口愈合困难。

13.不明缘由体重下落: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致使糖利用障碍,如此一来,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只能靠分解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从而致使患者体重下落。

控制好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的措施,需要掌握下面五个要点。

1.甜食要尽可能禁掉

血糖是由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而来,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血糖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量甜食和淀粉类食品。

2.主食比例要公道

每天吃饭时都会有「主食」,所谓主食,就是淀粉类的食品,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

还有一些食品由于淀粉含量较多,也算在主食内,比如,燕麦、玉米等杂粮,绿豆、红豆等杂豆,红薯、紫薯等薯类。最好就是下降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来替换一半主食。

3.给食品留点咀嚼口感

一般来说,食品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

4.改变进食顺序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升血糖慢的食品,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

5.改变烹调方法

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换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换普通铁锅,能下降烹调油的用量。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提示大家,在控制饮食以外,增加运动,强化肌肉,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打败糖尿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哦!









































白癜风能治好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