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临床思维养成双下肢痉挛伴平衡功能

2017-6-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期,Nurology杂志发表了一例以双下肢痉挛伴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诉的病例,作者通过详细的临床推理过程最终明确了诊断。遇到这样的患者,你的诊疗思路又是什么呢?

第一部分病史查体

患者女性,28岁,既往有哮喘、糖尿病和肥胖病史,3年前右腿骨折并进行了手术和康复治疗。

自此之后患者自觉行走功能下降并且平衡功能减退。患者经常摔倒,会被小的障碍物绊倒,在不平的路面行走就会摔跤;就诊前6个月内曾摔倒过3次。

患者骨折之前曾行胃束带减肥手术,体重下降了磅。否认其他症状,无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示右足下垂、双下肢张力增高、反射活跃、巴氏征(+);双侧踝阵挛阳性。行走步态较宽,直线连足行走困难,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其他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正常。

思考:

1.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如何定位?

2.此时的鉴别诊断应考虑哪些?

第二部分鉴别诊断

哪些疾病可排除?

双下肢痉挛、反射活跃以及病理征阳性均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特征;患者上肢检查正常,因此低位颈髓或胸髓病变基本排除;共济失调步态可由感觉性共济失调引起,但患者感觉检查正常因此可排除;没有四肢性共济失调或者眼动和语言异常,因此小脑病变不太可能;另外需要排除由于脊髓压迫导致的结构异常,其他脊髓病变的病因还包括自身免疫性、营养缺乏、感染或炎症性。

还需考虑哪些疾病?

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比如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及乳糜病等;代谢和感染性脊髓病变包括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铜缺乏,HIV等;尽管缺乏阳性家族史,也需考虑遗传性疾病,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

实验室检查示患者存在小细胞贫血,HB为9.1g/dl,自身抗核抗体滴度增高为1:,其他自身抗体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右侧腓总神经神经源性损害,可能与患者右腿骨折相关。头颅MRI检查正常。

思考:

如需明确诊断下一步需要进行什么检查?

第三部分意外发现

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显示SPG11(编码spatacsin蛋白)基因突变,符合HSP诊断。

患者转诊至血液科进行贫血评估和治疗,认为可能与月经过多相关,开始补铁治疗。但是贫血症状无好转,进一步检查显示便血。

再次转诊至消化科进行结肠镜检查显示乙状结肠腺癌,并伴肝转移。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

思考:

1.患者的癌症与HSP之间有相关性吗?

2.应该给予何种治疗?

第四部分癌症与HSP

本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可能与HSP诊断无关。有意思的是,SPG20启动子过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生物标志物。SPG20负责编码spartin蛋白,SPG20启动子过甲基化会导致spartin蛋白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分裂中止,后者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目前为止,HSP没有可治愈的方法。

通常采用肌松剂缓解痉挛症状,对症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或鞘内注射巴氯芬、替扎尼定、硝苯呋海因等。某些患者采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有效。随着病情进展,推荐物理治疗和步态辅助治疗。经皮腓总神经刺激术可能有效。

本例患者采用巴氯芬和物理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小结学习要点HSP是一组临床和遗传学均存在异质性的疾病,临床分为复杂型(有并发症)和简单型(无并发症);简单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痉挛、不同程度的肢体力弱以及一定程度上脊髓背核受累;而复杂型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比如认知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等;HS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进行性下肢痉挛和不同程度的力弱。股四头肌、股内收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痉挛最明显,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症状。

本文来自丁香园。

今日自测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特征性步态是什么?

回复「」可获取答案。

长按图片,可识别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14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