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里,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浙江援沪护士
2024/1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没想到进方舱还顺带看了个糖尿病,多亏了你!”上海临港方舱内,李大伯连连感谢一名身穿防护服、背后写着“思嘉”的医疗人员。李思嘉是浙江大学医院的一名护士,作为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四队的一员已经在上海临港方舱工作了近20天。
住进方舱后血糖不稳定
细心的援沪护士找到了问题所在
李大伯今年64岁,一周前被转运到了上海临港方舱。方舱内井然有序,分管他的医院的李思嘉,动作利索细致,李大伯心里踏实了不少。
李大伯有三年糖尿病病史,不久前刚开始从口服降糖药物转为每天两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他需要常规监测空腹加三餐后血糖。这两天,李思嘉留意到李大伯的血糖不太稳定,饭后血糖最高能到18~20mmol/L,立刻警觉起来。
“医院的安全文化强调,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不能轻视任何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于是,我想到要去了解一下李大伯的具体情况。”
面对李思嘉的询问,李大伯有些腼腆地承认,“刚来方舱时,漏打过一次胰岛素。”他很快补充,“后面我就很规律地打了,但血糖还是很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李大伯自己也发现了血糖不稳定,但想着特殊时期条件有限,便一直默默焦虑。
征得李大伯同意后,李思嘉仔细检查了一下他的胰岛素笔、注射部位以及注射手法,分析出了问题所在。
原来,李大伯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但他在打之前并没有摇匀,影响药物浓度。其次,李大伯打胰岛素时并没有进行部位轮换,一直打在同一个位置,导致腹部形成皮下脂肪增生,最终影响胰岛素吸收,增加了血糖控制难度。
在李思嘉耐心示范胰岛素笔注射的要点后,李大伯恍然大悟,不住地感谢。
先后接管三个舱,方舱、核酸双线作战
李思嘉说,糖尿病教育本是一件在临床工作中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但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有了特殊的意义。
李思嘉所在的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四队,于4月3日清明假期抵达上海,随后迅速投入筹备临港方舱病人收治,队员们认真梳理流程、规划路线、协定制度,亲身参与强化保洁和医废收集工作。在正式收治病人前的最后一天,四队通宵作战了15个小时。自4月7日以来,四队先后接管了三个舱,累计收治患者人,出院患者人。
四队分为七组人员,实行滚动式轮班,每人平均分管48张床位。上下班期间的八小时里,队员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医院肝病感染科的医生,因为经验丰富,她在方舱里担任组长。在“应收尽收”原则下,方莉要带领组员们对收治进来的患者进行严格评估,判断他们的个体情况,像李大伯这样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就会引起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