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染性脑蛋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

2020-7-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病因及临床表现: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白质营养不良一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型。本病是22号染色体上芳基硫酯酶A基因缺乏,导致芳基硫酯酶A(ASA)不足,不能催化硫脑苷酯水解而在体内沉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以脑白质受影响最重。根据起病年龄可以区分为晚期婴儿型(1~2岁起病)、少年型(4~15岁起病)和成年型(16岁以后起病),以晚期婴儿型最为常见。其中,晚婴型最多见,占MLD的60-70%。晚婴型ASA的活性可全部缺乏,少年型在0-10%之间。

遗传特点及发病率:

ML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为0.8-2.5/10万。致病基因MLD位于22q13-33qter,其突变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组:Ⅰ型突变的患者不能产生具有活力的ASA,其培养细胞中无ASA活性可测得;A型突变患者则可合成少量具有活力的ASA。患者的表型取决于其基因突变的种类:Ⅰ型突变的纯合子或具2个不同I型突变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晚期婴儿型;具有Ⅰ型和A型突变各一者为青、少年型;而2个突变均为A型时,则呈现为成年型。少数本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型的发病不是由于MLD突变所致,其ASA活力正常,这是由于患者缺少一种溶酶体蛋白,硫酸脑苷酯激活因子(SAPl)所造成的。这类患者亦称为激活因子缺乏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诊断与治疗:

目前本病无有效疗法,仍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基因疗法用腺病毒等载体将芳基硫酸酯酶A基因转染病人骨髓,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维生素A是合成硫苷酯的辅酶,患儿应避免和限制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本病患者在症状尚未出现以前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以延缓或终止病情发展;对神经系统已有广泛病变者尚无满意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yf/18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