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习14颅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

2022-7-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图释

图1~4:一男性8岁患者用激素治疗前后的病灶变化资料。图1.病灶位于右侧额叶和顶叶,病灶多发,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位于前方的病灶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位于后方的病灶累及白质,周围轻度水肿,轻度占位效应;图2.增强扫描病灶分别位于额叶、顶叶,呈开环形明显强化,周围脑膜无异常强化;图3.病灶区波谱示NAA峰降低,Cho峰、Lac峰和Lip峰升高,出现明显升高的GLx峰;图4.激素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呈斑片状高信号,随访2年病灶无变化。

图5:一男性21岁患者,给予激素治疗。病灶位于胼胝体压部,呈结节状T2稍高信号,边界清,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

图6:一男性29岁患者,给予激素治疗。病灶位于右侧半卵圆中心,病灶多发,位于前方者病灶较陈旧,T1WI呈低信号,边界清,位于后方病灶较新鲜,边界模糊。

图7~8:一女性34岁患者,给予激素治疗。图7.病灶位于右侧额、顶叶脑白质内,形态欠规则,不均匀性强化,周边强化较中央明显;图8.给予激素治疗2周后复查,病灶消失。

简述

脱髓鞘假瘤(demyelinatingpseudotumors,DPT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症状及MRI表现与脑肿瘤相似;在病理上因DPTs病变中常伴有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也使得一些DPTs被误诊为神经胶质瘤。有观点认为DPTs是多发性硬化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有观点认为DPTs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特殊类型。笔者认为DPTs具有以下特点:①青少年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发病前无明确的感染症状;③病灶分布以白质为主,或垂直于侧脑室分布,开环形强化;④病灶可多发、多样化,或伴有其他脱髓鞘病灶;⑤DWI上病灶呈高信号,激素治疗后病灶信号减低呈等信号;⑥1H-MRS显示Lac峰和Lip峰升高,Glx峰明显升高;⑦激素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MRI表现

病灶多位于幕上,表现为白质内局灶性肿物,边界清,部分病灶亦可累及灰质。病灶周围多伴有轻或中度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可出现不同形式强化,如环形、结节状、斑片状强化,典型者出现开环形强化,即所谓的“半月征”,而颅内肿瘤、炎症等较少出现此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在DWI上病灶呈高信号,激素治疗后DWI呈等信号,笔者的资料与文献报告相符。1H-MRS示NAA峰不同程度降低,Cho峰、Lac峰和Lip峰升高,Glx峰明显升高,急性期过后可见Lac峰和Lip峰明显降低。

(原作者:谢长浓,林国太,黄泽光;本网选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hl/21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