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家长必须明确的17个问题二
2020-8-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脑瘫家长康复论坛”
一、脑性瘫痪定义的几个要素脑性瘫痪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诊断脑性瘫痪应符合以下几个要素。
1.中枢性
脑性瘫痪是中枢性损害,也就是说指的脊髓前角细胞(或颅神经运动核)以上部位的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瘫痪,而且病变在脑部。任何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部位的损害所致的瘫痪都不属于中枢性损害,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如脊髓灰质炎、坐骨神经损伤等所致的肢体瘫痪均不属于脑性瘫痪的范畴。
2.发育性
脑性瘫痪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指各种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颅内疾患,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虽然也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但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因为它不是作用在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是成熟的脑组织上,不符合发育性的特点。
从受孕到婴儿期内的胎儿和新生儿及婴儿的脑组织是处在发育中的脑组织,在这一时期任何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而受孕以前及以后的脑损伤不能称为脑性瘫痪,因为受孕之前的问题,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神经疾患,应与脑性瘫痪进行鉴别。以后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应冠以某疾病的名称,如脑炎后遗症等,而不应该诊断为脑性瘫痪。
3.非进行性
脑性瘫痪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在向前发展为特点。此点可与脑炎、脑瘤等疾病相鉴别。但是对那些进行性不明显,或进展缓慢的脱髓鞘疾病,或先天性疾病,与脑性瘫痪也是难以区别的。此外,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很多脑性瘫痪患儿,当确诊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这些患儿的症状愈来愈明显。
这是因为患儿异常姿势、异常运动的感觉传导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不断发展。所以英国学者Bobath博土认为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至少在青春期前是进行性的,临床表现随着成长在变化。但脑性瘫痪患儿颅内损伤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
4.永久性
脑性瘫痪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患脑炎后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其症状由于治疗会慢慢消失,呈一过性。而脑性瘫痪则不然,可以导致永久性的运动功能障碍。但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症状可以减轻。所以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
二、患病率
患病率一般以每名活产儿中脑瘫患儿的数目来表示,但由于对脑瘫的诊断标准及追踪开始和截止的年龄不同,各地区患病率也不尽相同。国际上统计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5‰。中国在1岁至7岁的小儿中,脑性瘫痪的患病率是1.2‰~2.7‰。年吉林地区脑性瘫痪统计病学调查显示,市区发病率1.3‰;农牧区的发病率为3.5‰。脑瘫患儿中,男孩略多于女孩,男:女为1.13:1~1.57:l。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