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
2020-10-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疾病介绍: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新的全国性糖尿病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已有高达1.14亿的患者,其中成年人占比达到11.6%,而这其中的90%为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本身不仅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的影响,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使得患者在忍受糖尿病病痛之余还会出现视力严重下降,肢体麻木、坏死等各种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失明或者被迫截肢。
成病原因:
Ⅱ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是由于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而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造成血糖难以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原因较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
与Ⅰ型糖尿病一样,Ⅱ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致病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Ⅱ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Ⅱ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危害:
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
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糖尿病足)等。②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眼底病变。③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及司理内脏、血管和内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
传统常规治疗手段及其不足:
(1)饮食和运动治疗
适应患者:轻症患者。
(2)口服降糖药物
适应患者: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
不良反应:容易引发低血糖;药物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对已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效;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
(3)注射胰岛素类药物
适应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长病程II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水平确实较低,经合理饮食、体力活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不满意者;II型糖尿病具有口服降糖药禁忌时,如妊娠、哺乳等;成年或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病急、体重显著减轻伴明显消瘦。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抵抗(日剂量需超过单位以上);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增生;眼屈光失调;对已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效;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
(4)胃转流术
适应患者:体质量指数(BMI)≥35kg/m2;有一定的胰岛功能(测定胰岛素和C肽水平评估);胰岛功能处于代偿期(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值)。
不良反应: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的吸收;对已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效;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创新性治疗手段:
目前已知的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一方面是β细胞难以补偿胰岛素抵抗效应,另外一方面是β细胞数量减少,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寻找一种能够减弱β细胞功能衰竭和/或提高分泌胰岛素细胞的数量的方法很有必要。恢复胰岛功能是医学界所期待和研究的方向。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特定条件下能够分化为β样细胞,分泌胰岛素。另外,MSC具有组织修复、促进血管形成、抗氧化、纠正糖尿病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功能。由此可见,MSC可在糖尿病发生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Ⅱ型糖尿病,不仅能够使Ⅱ型糖尿病本身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还对由Ⅱ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起到治疗效果。
目前有大量的基础实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很好治疗效果。采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有望控制病情变化甚至治愈糖尿病。
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及其原理: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减少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的使用。同时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减轻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同时促进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研究显示,其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内移植后,可以归巢至胰腺并分化为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2)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会通过细胞融合,使β细胞局有干细胞的增殖或抗炎特性。
(3)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内源性胰岛细胞的再生,使得胰岛体积变大,数量增加,同时β细胞功能获得改善。
(4)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逆转Ⅱ型糖尿病的免疫紊乱,进而改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优势
糖尿病需要持续的医学治疗,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和外源性的胰岛素治疗,只能暂时性的缓解高血糖状况,增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都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
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特性,符合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另外,MSC特有的免疫抑制作用,也有望用于抑制糖尿病的自身免疫。
此外,利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或者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脏病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诸多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是无法通过传统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或者改善的。这使得利用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糖尿病获得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