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为什么提倡痰淤同治

2020-10-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提起“痰”,大家总会想起咯吐的痰。如果说冠心病跟“淤”有关,大家很好理解,因为“淤”很容易理解为“淤血”,那么冠心病跟“痰”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提倡“痰淤同治”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痰?    “痰”从西医角度可以理解为代谢异常、血液粘稠。中医的“痰”包括可咳吐而出的肺胃之痰、能触见的痛病处等外在之痰,以及停积于脏腑血脉之中的潜在之痰。痰的危害范围可谓无处不到,生痰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外感六淫、情志郁结、饮食劳倦、脏腑内伤等均可引起。既可因病生痰,又可因痰生病。现代人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追求名利、情绪大起大落、不注意锻炼等,都会为生痰埋下基础。

  痰湿体质常表现为体态肥胖、啤酒肚、胸闷痰多、容易犯困、重口味、舌苔白腻、饮食不规律、年老久病、不爱运动,痰湿体质最易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发生。   什么是淤?   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体的气血经络就像一条条河流,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瘀”从西医角度可以理解为血脂沉积后形成斑块影响血液流动。中医的“淤”即“淤血”,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淤,引起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舌淡暗或有紫斑等表现。   大家不难发现,很多毛病都与“堵”、“淤”、“憋”有关。及时疏通,避免人体堆积不必要的杂质和废物,才能给身心“减负”。如果生活作息紊乱、不良习惯缠身,那么很容易破坏气血的运行规律,导致“垃圾”堆积,引发健康困扰。   冠心病为什么要提倡痰淤同治?   古人言“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痰瘀同治是冠心病防治的新思维,其精神主旨在于提前治疗时间窗。   “痰”和“淤”是两种不同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是人体津液不化而成的病理产物,淤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痰和淤虽然不同,但都是人体津血运化失常的病理反映实践证明,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淤血内阻,久必生痰,痰滞更致血淤。痰与淤可参杂并见,互为因果,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开,所以我们提倡“痰淤同治”。   痰瘀同治也就是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把治疗时间窗再提前了一步。活血化瘀是侧重于斑块破裂以后,而痰瘀同治侧重于斑块破裂之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痰瘀互结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可以用“浊痰瘀闭”四个字来形容。“浊”就是血液浑浊,“痰瘀”就是血脂沉积斑块形成,“闭”就是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形象地说“浊”就像是浑浊的黄河水。随时间推移,慢慢形成淤泥就是所谓的“痰”,尔后淤泥慢慢硬化形成块附在河床上就是“瘀”,而“闭”就是已经堵塞河流的大坝。痰瘀同治就是在形成淤泥时下的及时雨,一则及时冲走淤泥(痰),以避免其成块紧附于河床之上,二则冲洗已紧附在河床之上的成块物(瘀)。痰瘀同治早在《黄帝内经》已有记载,作为我国中医学宝库中一份宝贵遗产,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   “痰淤同治”的践行者——冠心舒通胶囊   冠心舒通胶囊是现代蒙药的典范,全方共有五味药组成,其中广枣:行气活血,养心,安神。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天竺黄:清热化痰,清热止痛。全方共奏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效,体现了中医痰淤同治的法则。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冠心舒通胶囊可以改善血液质量,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肌缺血。中西医双重验证具有“痰淤同治”特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cs/18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