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或血管减压术
2017-4-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导读
内镜技术已经是现代医疗技术中的佼佼者了,那么对于它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我们就不是特别的清楚。所以下面就是关于它的最为常用的内镜手术用于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或血管减压术的知识。
1)历史回顾:内镜手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脑桥小脑角内镜技术早期主要是用于治疗脑桥小脑角功能性疾病,例如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眩晕等。年,第十六届国际医学代表大会上已有关于应用内镜进行三叉神经根切断的报告;年,法国外科医师Doyen首先描述了经枕下入路内镜下脑桥小脑角选择性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年,Fukushima最先对10具尸头的Meckel囊、枕大池及脑桥小脑角等结构进行了内镜研究;年,Oppel和Mulch采用类似的手术入路行内镜下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年,Oppel和Mulch采用类似的手术入路行内镜下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年,Oppel和Mulch又报道1例内镜下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治疗上颌骨肿瘤引起的面部顽固性疼痛;年,Magnan报道经乙状窦后入路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年,Khodnevich根据神经血管接触方式不同设计了四种显微神经保护器进行显微手术及内镜下脑神经血管减压术;年10月,美国洛杉矶Gedars‐Sinai医学中心为1例69岁的男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施行了内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第二天病人即出院,由此可见该项技术的微创性。
(2)手术疗效:由于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发现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死角处的异常,可以发现更多的病变,因此,神经内镜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疗效等于或优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神经内镜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在82%~%。部分病人无效的原因可能是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因为有3%~12%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行微血管减压术时术中未发现有血管压迫;而在首次未发现有责任血管的病例中,在第二次手术时10%~65.5%发现有血管压迫;9.4%的责任血管靠近Meckel囊,而这类病人由于颞骨岩部的遮挡使显微镜下难以发现。多角度的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可提高术中责任血管的发现率。
神经内镜手术进行中
(3)并发症: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小脑梗死、肿胀、听力丧失(2%~10%)、脑脊液漏(9%)等。听力丧失的原因多为术中牵拉小脑所致。神经内镜技术避免了术中牵拉小脑,可更好地观察内听道以及乳突小房以及随后的乳突小房封闭,使神经内镜血管减压术的术后并发症更少,几乎不发生脑神经损伤。在术后康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手术费用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显微手术。
如果有向我们详细讨论的问题,随时咨询、讨论。
#长按下面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