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周围神经疾病诊断思路

2016-1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1.1概述

周围神经疾病也称多发周围神经病或末梢神经炎等,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在中年人达2.4%,55岁以上可达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病率:45-70%;导致周围神经病的原因超过百种,76%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的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可明确病因。

1.2首发症状和演变过程

麻木或感觉异常从足趾和足心向足背和踝部发展,最早的运动症状是步态不稳,易崴脚,走地毯,跨门槛和上楼时明显,通常在下肢症状发展到膝部的时候,上肢即手出现麻木和无力,晚期或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感觉和运动受累的同时可伴有自主神经受累的表现,体征要特别注意的是:65岁以上的正常人可有跟腱反射减低。

1.3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根据病理分类:轴索变形和脱髓鞘性;

按病因分类:炎性和免疫介导、中毒性、营养缺乏和代谢性、遗传性、副肿瘤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

按受损神经功能分类:感觉性、运动性和自主神经病。

按受累神经分布形式或范围分类: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按神经纤维分类:大的有髓纤维和小的无髓鞘或薄髓鞘纤维。

2周围神经病的诊疗思路

2.1确定是否为周围神经病

2.2明确病因和治疗

2.3确定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2.3.1病史

明确的家族史和缓慢的病程——遗传性、感染后(病前1-2周)-GBS感染-AIDS、Lyme、麻风和白喉等;进行性病程伴全身消瘦-代谢性、副肿瘤综合征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和群发者应首先考虑中毒。

2.3.2临床表现

(1)大纤维受累的表现

症状:肢体麻木;走路不稳,黑天明显;走路踩棉花,部分鞋子掉了而不知觉。

体征:音叉觉和关节位置觉减低;深感觉共济失调,腱反射减低。

(2)小纤维受累的表现

症状:深部疼痛、灼烧感和针刺等感觉,自发疼痛轻接触更明显。痛性小纤维神经病在IDDM中出现最早。

体征:痛温觉减低,深感觉和腱反射相对保存,通常伴自主神经病的体征。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cs/12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