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
2016-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手术(ultrasonicphacoe-mulsificationandaspiration)已从复明手术逐渐转交为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2]和黄斑[3]的改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对视神经损伤的观察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高度近视的患者。所以,作者选取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μ,OCT)测量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观察其在超声乳化术后短期内的改变,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年9月至年12月在我院眼科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T晶状体植入术46例(52只眼)纳入本次研究,其中A组(对照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4例(27只眼);B组高度近视眼伴白内障22例(25只眼),屈光度均高于-6.OOD,两组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光定位、辨色力、眼压、眼前段及眼底检查,并做眼科A、B超等检查及泪道冲洗。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8.3mmol/L以下。排除急性结膜炎及慢性泪囊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术前眼底检查存在视神经病变、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者不纳入本次研究;患者术前均无内眼手术史及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本研究目的,并白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任医师完成。表面麻醉后,于上方角膜缘做3.2mm角膜隧道切口,以穿刺刀刺人前房,于角膜缘2:00处做一侧切口,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晶状体前囊环形撕囊后,充分水分离,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除,平衡灌注液冲洗残留皮质,前房再次注入适量黏弹剂,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T品状体于囊袋内。置换出黏弹剂,检查手术切口无房水漏出,术眼包敷。术后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托比卡胺滴眼液散瞳,减轻术后葡萄膜反应。
1.30CT检查
术前,术后ld、1周、1、3及6个月由同一位眼科技师进行OCT检查。应用频域OCT扫描仪(Cir-rusHD-OCT,CarlZeissMeditecInc.),以视盘容积×组合扫描程序对视盘周围区域进行环形扫描,扫描深度为2mm,信号强度≥VI级。经计算机计算得m似视盘为中心1.73mm半径内上、下、鼻、颞四个象限RNFL的平均厚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数据均值均数±标准差(i±s)。两组术后视力、RNFL厚度的对比采用配对样本£检验;不同时间点的RNFL厚度行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3是两组患者术后ld至术后6个月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值的比较,从结果可以看出,超乳手术对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RNFL厚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RNFL厚度比较也是有差异的,这点跟术前组间RNFL厚度均值比较的结果一致;此外,两组患者的RNFL厚度均从术后1周有逐渐增厚的趋势,至术后3个月厚度达到最高,随后又出现了逐渐变薄的趋势,至术后半年才与术前相仿。
另外,表4足高度近视组超乳术后不同时间点平均RNFL厚度两两比较的P值情况,其中可以看出,高度近视组RNFL厚度术后1d与术前并无差异;从术后1周开始至术后3个月,RNFL呈现逐渐增厚的趋势,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与术前相比,P值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后RNFL厚度又逐渐变薄,至术后半年,与术前再次比较P值无明显差异。
3讨论超声乳化手术在我国逐渐普及,已成为大中城市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使相当数量的老年患者重见光明。众所周知,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者尤其是高度近视者,愈加渴望通过手术提高视觉质量,这也逐渐使超声乳化技术向屈光手术的范畴靠拢。过去,对超声乳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研究一直集中在角膜和黄斑区,随着术前检查的日益完善和手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和黄斑区的并发症发生率逐年降低。RNFL层是视网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诊断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指标,除了对黄斑区细微形态的观察,OCT技术也能提供RNFL的量化信息。故本研究选取了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高度近视,应用OCT技术评估手术后RNFL厚度的改变,探讨超声乳化术是否会对此类患者RNFL产生影响。
RNFL由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神经胶质细胞、Muller绌胞、传出纤维及视网膜血管组成,年龄、种族等引都是其影响因素。本文作者测量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区平均RNFL的厚度为(94.43+9.35)μm,这与国内外有关报道”有所不同;同时,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区的RNFL厚度为(90.68+10.1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8]一致,高度近视患者的RNFL与正常人群存在着明显差异,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密切相关。高度近视由于眼轴拉长视网膜面积增大,故平均单位面积视网膜上的节细胞较少、纤维层变薄。
超声乳化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视力及平均RNFL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从结果可以看出术后1d到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术黄斑中心区RNFL厚度在每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有差异,这与术前两组间RNFL厚度均值比较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不同情况下,高度近视组RNFL始终与对照组存在着差异;而在超声乳化术后各个时间点,术后ld与术前并无差异,而术后1周开始RNFL有逐渐增厚的趋势,至术后3个月达到最厚,随后又出现了逐渐变薄的趋势,至术后6个月,与术前再次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后RNFL之所以m现这种变化,作者认为:高度近视由于眼球壁扩张、脉络膜视网膜缺血缺氧、节细胞营养不良、轴突变性或减少导致视网膜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或变性;而超声乳化术本身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9-11]、超声过程中前房的涌动导致玻璃体部分液化对视网膜造成牵引[1O],加上超声能量直接对RNFL造成的损伤,都会对高度近视RNFL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术后短期内出现厚度一过性增加,作者推断超声乳化可能仅仅造成祝神经纤维的水肿,而不是神经细胞的缺失。
综上,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超声乳化术后短期内RNFL会有一过性水肿的趋势。另外,超声乳化手术可能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某种影响,高度近视患者也不例外。
来源:选自医学空间战略合作伙伴《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年第38卷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学空间—医疗科技领域学术社群平台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