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的水分

2015-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其实这种病人不是没有太,只是症状不典型而没有朴直患者的重视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不一定非要有三多一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请必读!!

(一)典型临床症状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由于胰岛素不足,摄入的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被组织氧化利用,出现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继而引起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由于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或者有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可有我种表现但就典型的症状而言,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1.多尿

即尿量增多和尿的次数增多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毫升,甚至超过8000~10000毫升尿的次数明显增多,有时一两个小时就小便一次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血糖过高,超过了肾糖阈值,大量的葡萄糖从肾脏排出,故出现尿糖由于葡萄糖是结晶的固体,在从肾小球滤出时,尿的渗透压增高,肾小管回吸收减少,形成渗性利尿,故出现尿量增多,尿的次数增加一般是尿量与尿糖成正比,排糖越多,尿量越多(当酮症酸中毒时,钾、钠离子回吸收更困难,多尿的症状更加严重)随着尿糖增加,尿量增多,肾囊膨胀,病人可出现腰酸背疼等症状

2.多饮

即口干口渴,特别喜欢喝水,且饮不解渴每日饮水量几乎与尿量大致相同,有的病人一天需4~5暖瓶水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的水分,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因而出现口腔干燥,舌红干痛,烦渴多饮,皮肤因脱水干燥而失去弹性,结果是排尿越多,失水越重,饮水也越多但有些老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因为有脑动脉硬化,以及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功能障碍,使体内虽有严重失水,但自觉口渴症状却不明显对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以防隐匿性严重脱水引起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3.多食

即吃得多,易饥多食每餐饭量大增,餐后1~2小时即感到饥饿难耐虽胃里已经装满,但吃完还是想吃,像吃不饱似的多食是由于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能量缺乏而致葡萄糖是机体内能量及热量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葡萄糖利用障碍,食物虽在胃肠消化后转化为葡萄糖,但未被利用,未能产生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及热量,就从尿中白白流走了,结果导致机体能量不足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补充尿中失云的葡萄糖,以补充机体能量的不足,病人的饥饿反应增强,故多食易饥

由此可见,多食是为了补充尿中失去的糖分,尿中失掉的糖分越多,饥饿感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吃得越多,血糖越高,尿中失掉的糖越多,饥饿感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即使多食易饥,也应控制饮食量以打断这种恶性循环,从而减轻胰岛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但一般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以供应正常需要,否则,进食太少,于病情不利若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人的食欲忽然减少,并伴有恶心、呕吐,应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对此尤其应该注意

4.乏力和体重减轻

乏力和体重减轻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体内胰岛素不足,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因而身体就需要动用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来补充能量及热量这样就全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分解增强,呈负氮平衡,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组织失水),就舍使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体重减轻,消瘦乏力一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即ⅰ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特别是中老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体重变减轻,但不如胰岛素依赖型明显严重的体重减轻明显,常呈明显的消瘦、乏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即ⅱ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特别是中老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体重变减轻,但不如胰岛素依赖型明显严重的体重减轻和明显消瘦,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是有害的,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并使病情恶化,常需积极有效地治疗,予以纠正若为幼年发病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因体重减轻和能量缺乏,日久可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而致身体瘦弱,形成“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假性侏儒综合证”[1]

(二)非典型临床症状

以上所述“三多一少”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均会出现一般地讲,只有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者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较重的一部分病人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而多数ⅱ型尿病,尤其是成年肥胖型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或者老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三多一少”的表现就不典型,或仅仅有其中的一两个表现,较多的是一些非典型症状[1]

有的ⅱ型(非胰岛依赖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特别是老年得病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可以没有明的临床症状在体检时,或在其他疾病检查进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这是患者肾糖阈值增高的缘故肾糖阈值增高即使血糖很高(例如有时可高达11.1~16.6mmol/l,即200~300mg/dl时)也没有糖尿,因而多饮、多尿及多食的症状就不明显他们常常一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非典型症如视力减退、水肿、足部溃疡、牙周炎、反复发生疮疖痈肿,或因高血压、冠心病到医院看而进行检查时,才因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而发现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非典型症状是很多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部分症状外,还有无可解释的疲倦乏力,四肢沉重麻木,腰酸背疼,手足心发热,皮肤瘙痒,阳萎,月经紊乱,以及经常性的大便干稀不调,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另外,有的病人常有皮肤痴患,如疮疖痈肿、足部溃疡、牙周病等,日久不愈,反复发作经用抗感染治疗不明显,检查血糖、尿糖,才发现是因患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有的女性患者,因反复出现外阴瘙痒,常常就诊于妇科,但久治不愈,经过查血糖,才知是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之所以反复出现外瘙痒,是由于血糖增高,尿糖增多,尿激刺激外阴部皮肤和局部神经末稍所致有的男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可有阴茎龟头炎而常常发生尿痛,一般在尿糖消失后,尿痛即可迅速缓解有些病人因视力减退,眼睛看东西模糊,而到医院查眼底和血糖,才发现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有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因病情控制不好,血糖过高引起眼晶状体的渗透压改变,也可出现视力模

另外,不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在餐后数小时或餐前常有不明原因的心慌、乏力、多汗、颤抖和明显的饥饿感,这是一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的特殊表现,为高血糖后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特征是高血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低血糖反应,是因为有的ⅱ 型(成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体内胰岛素必泌能力仍很强,但分泌反应迟钝,高峰后移正常人一般在饮食后承受血糖增高,由于高血糖的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也应有相应的增加,血糖升高的曲线应与胰岛素分泌曲线相一致ⅱ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高峰后移,在饭后开始时,胰岛素分泌比正常人少,不能承受血糖升高而相应的增加,这样就不能起到有效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过度增高在饭后3~4小时,体内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已大部分被消耗,血糖已降下来,而胰岛素由于延迟分泌,高峰后移,此时仍处在较高的水平,呈现胰岛素相对过多,就极易引起这种所谓的低血糖反应对此应特别注意,一定要抽测血糖,并与其他原因造成的一般单纯性低血糖反应做出鉴别

(三)早期应重视的易忽略的临床症状

如上所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时表现并不典型,尤其是在早期有些表现易被病人忽视,而这些早期表现却是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重要线索,故应予以重视常见有以下几种:

(1)无明显原因于餐前经常出现低血糖而有乏力、心慌、多汗、颤抖、饥饿感等症状者,应注意查血糖,以诊断是否高血糖后低血糖反应

(2)近期内逐渐出现体重减轻或身体消瘦而又无明显的原因,对于身体肥胖近期体重明显减轻者,尤其应该注意查血糖或做糖耐量试验,争取早日发现是否患有糖病或糖耐量减低

(3)肢体溃疡,日久不愈,或反复发生肤疮疖痈肿,经外简直治疗后效果又不佳,应注意查血糖,以确定是否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皮肤病变

(4)反复发作外阴部皮肤瘙痒,或尿频、尿急、尿疼,经用妇科治疗或抗感染治疗,改善不明显者,也应查血糖,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阴道炎或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发泌尿系统感染

(5)无明显原因的出现视力下降、视物的模糊、两目干涩者,应积极查眼底和血糖 ,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性眼底病变

(6)无明显原因的出现男子阳萎、性欲减退,女子闭经或月经紊乱经治部效果不佳者,应注意查血糖,确定是否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所致

(7)对于有以下病史、症状、体征者,也应想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可能性,查血糖或糖耐量,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糖耐量减低:

①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家族史,年龄已大于40岁,身体又呈中度以上肥胖者;

②有分娩巨大儿(婴儿体重超过4000克)病史者;

③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特别是有先天性畸型以及胎儿尸检发现有胰岛增生或胰岛炎症者;

④有胰腺手术或外伤史,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及肝炎、肝硬化者;

⑤有内分泌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亢进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⑥有长期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高糖饮食史,体形又偏于肥胖者

为了及早发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凡是有以上情况者,都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并反复多次查血糖和做糖耐量试验,以及尿糖、24小时尿糖定量等,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二、体征

一般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体征并不明显重症患者特别是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因脱水和脂肪、蛋白质的消耗而有明显的形体消瘦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因脱水多表现为面容憔悴、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皮肤弹性降低等体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日久,因有多种并发症而出现我相应的体重,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肾病患者肢体浮肿,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性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时皮肤温度降低、感觉迟钝,以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坏疽时下肢末端皮肤紫暗、溃烂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