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临床
2020-9-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正文
尹维田,潘清.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J].中外手外科杂志,,13(1).
周围神经断裂后,远段神经发生退行性变化,近段的神经通过接触引导及神经趋化性长入远端的神经内膜管至终末器官以恢复功能。以往的神经修复方法,即断端与断端吻合以恢复其连续性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及盲目性,有可能发生神经束不能按照正常方向生长。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11例12条神经,年龄15~52岁。其中,正中神经7条,尺神经5条。病变部位:前臂中下部2例,腕部9例。损伤至手术时间:最长伤后2年,最短伤后1个月。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
二、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驱血带下手术。术中确定神经断裂后,切取肘部正中静脉3~px,切取后的静脉用生理盐水冲洗。修整神经断端,将取下的静脉先套在一端的神经干上并将静脉拉向上方以暴露神经断端,然后将神经干的两断端用无创伤针线缝合2~3针,分别在神经干周径的度两相对应位置或每隔度位各缝合1针,使神经断端间留有3mm间隙时打结。止血后将套接在神经干上的静脉拉下覆盖在吻合口的间隙处起桥接作用。在神经断端存在3mm间隙下,静脉完整地桥接该间隙,将神经生长因子用注射器在静脉与神经外膜套接处注入小间隙内。
讨论
一、神经再生室对神经再生的重要性神经再生室是周围神经再生比较合理的、能够充分发挥其内在规律的重要条件。神经的两个断端间有一定的距离并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内,神经纤维在再生室内能够充分利用神经断端分泌的各种生物因子的作用,达到营养及趋化再生,从而提高神经再生的质量。通过趋向再生可以避免神经纤维错误对接、断端的神经纤维因扭曲而发生遗漏。神经再生室为相对的密闭结构,既可防止室内的各种生物因子向室外逃逸,又可阻挡周围纤维细胞进入神经断端增生而形成瘢痕组织,干扰、阻碍神经的再生。模拟神经再生室的方法,即小间隙静脉桥吻合神经断裂的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成功。为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方法。
二、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的主要作用可以维持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促进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分化,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周围神经损伤后防止同侧背根神经细胞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元有影响。
三、神经再生室内注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可行性
很多动物实验表明,神经再生室内注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获得了成功。在临床上应用的关键是神经再生室制备的可行性。在临床上,我们应用小间隙静脉桥接修复神经断裂已获得初步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注入小间隙内,促使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室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是比较合理的。目前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必须进入神经细胞内,才能发挥它的生物学作用。在神经断端,神经生长因子与靶神经元的细胞膜选择性地结合,通过入胞作用进入细胞,经轴突的逆向运输到达胞体,与核受体结合促进轴突向特定的靶器官生长。模拟神经再生室的小间隙静脉桥内注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亦获得了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