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进补

2018-9-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以后进入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三九”时节。我国民间素有“冬至大似年”包饺子,贴“三九贴”的习俗,中医则认为冬至阴极而阳气升,既是一年养生保健的结束,也是开始,是四季养生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身体潜能、补养身体的重要时机。

民生堂健康管理中医专家——李开生教授提醒大家:“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李教授认为,冬至养生着重于养肾藏精、避寒就温。把握好基本的养生原则不仅能安然过冬,也为来年养生保健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养生既有共性,也要注意个性,应根据个人体质、病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养生策略,才能使养生更有意义,也更为安全。

冬至养生首选食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此时阳气归内,腹中热,食物入胃易消化,最能发挥滋补功效并储存于体内,是冬季进补最合适的时机。但冬至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

??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

食补方法一般可选羊肉、鸡肉、狗肉、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理脾胃功能。

此外,古人在冬至当天“无多言,当闭关静坐,以迎一阳之升”,现代人至少要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适当增加休息。运动项目以慢节奏、不出汗为主,尤其是常年生活在无冬地区的人更要顺应冬季的收藏规律,不要剧烈运动以避免精气发散,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上火之类的现象。

另外,冬至养生还需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理,一要调养精神早睡晚起;二要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颈部、背部和脚部保暖;三要足量饮水,健康的人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至毫升;四要多食热粥。晨起喝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除了白米粥,可以经常煮些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

体质不同调理有别

??四大虚证科学进补事半功倍

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是中医重要的四大虚证,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机,只要把握住这初生的一阳,有针对性的合理调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

??

气虚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沉、动则气短等。气虚之人冬季可以使用人参、茯苓等补药。可用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茯苓历代医家均将其视为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茯苓饼可以作为经常服用的滋补佳品,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常食还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此外,补气虚食品还有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阳虚体质常见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手足不温等,冬天症状更为明显,特别畏寒怕冷。冬至是自然界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气虚体质冬至期间饮食以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为原则。可选用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食补。

阴虚体质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冬至后主要采用中药方法调理。如生地黄粥、天门冬粥、百合粥。在生活中要注意禁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等,如荔枝、龙眼、榴莲、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的食品。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以少喝一点绿茶。节制性生活,一般阴虚火旺都是由于阴精亏损所致。晚饭要少食。

血虚体质主要表现为不耐劳作、面色无华、苍白、且易健忘、失眠等。血虚体质者当选龙眼肉粥,即龙眼肉15克、红枣10克、粳米60克,一并煮粥。每日早晚服用一、二碗。何首乌有补益精血、补益肝肾的作用,可水煎、酒浸、亦可熬膏。血虚的饮食调补宜食食品较多,但忌食荸荠、大蒜、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生萝卜等。

外敷内治多管齐下

??居家保健推荐泡脚和艾灸脐

冬至养生食补的同时,“三九贴”、膏方、艾灸、泡脚等多种养生方式也适合冬至进行。这其中“三九”贴和膏方都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实施治疗。

适合市民居家进行的冬至养生项目有木桶泡脚和艾灸。

我国历代养生家把每晚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祛疾、益寿延年的一项措施。泡脚,首选是木桶。每天把木桶内的水温调到40至43摄氏度就可开泡了。泡脚可以有浴盐、花草、牛奶、清水、中药等泡法。但一定要注意水温不可过高,时间在20分钟内为宜,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泡脚后一定要检查脚部是否有伤。

用艾灸脐是中医提倡的冬至最佳养生方式之一,常用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艾条直接灸

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脐中上方(2至3厘米左右)施灸,以觉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至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至5个疗程,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种神阙隔姜灸

将姜片切成直径大约为2至3厘米,厚约0.2至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脐上,将点燃艾炷放在姜片上施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至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灸脐时要注意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专家介绍

李开生教授主任医师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曾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湖南省环境生物学院副教授。

在长达四十余年的临床、教育工作中,精研《内经》、《男经》,熟读《甲乙》、《大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擅长内科、妇科、男科、针灸治疗各种急、慢性病,特别是各种急性疼痛立即见效;另外针药配合治疗面瘫、中风瘫痪、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痛风等都有特效。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预约-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16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