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2018-4-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订阅检索更多文章,点击上方蓝字

一、筋缩可能带来15种症状

香港名医朱增祥,祖上三代都是开方治病的名医。他却用手法外治。他说,从前老师告诉过他,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大筋,从颈部开始引向背部,经腰、大腿、小腿到脚跟,在解剖学里没有提及这条大筋,就像针灸的经络穴位,西医解剖无法找到,但当你接受治疗时,就体会到这条筋的存在。

人体身上究竟有多少条筋?朱增祥说,两腿内侧,有一条大筋相连;双手内侧至胸部,也有一条大筋;两条从脚跟至腰部,再往上到脖子两边的风池穴,也有大筋。我们请画家画了3张图,请朱增祥确认,他说画得不错。

(1)从脚跟到腰颈部的大筋;

(2)从双手至胸部的大筋;

(3)从双腿内侧至会阴的大筋。

朱增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1、颈紧痛;

2、背紧痛;

3、长短腿;

4、不能蹲下;

5、不能弯腰;

6、腰强直痛;

7、步伐开展不大,密步行走;

8、转身不灵活;

9、腿痛及麻痹;

10、手不能伸屈;

11、肌肉收缩/萎缩;

12、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13、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

14、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

15、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

古时候,大多数人以步行为主,较少筋缩。现代科技使我们生活日渐舒适,运动量剧减。过去电梯并不普遍,人人必须靠自己的双腿上下楼梯,并借此得到锻炼。现在无论是上下多少层,哪怕仅一层楼,大多数人也要使用电梯。

过去,筋缩多数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如今电脑和手机普及,几岁大的小孩就玩电子游戏,坐的时间长了,姿势又不正确,很多人年纪小小就患有筋缩症。城市人口稠密,居住环境狭窄,造成电脑的摆放位置不适当,电脑桌下又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双脚伸展活动,加上不正确的坐姿,背腿的筋肌渐渐收缩,日子久了,便会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

职业司机同样是高危一族。他们整天屈膝坐在狭小的车厢内,筋骨难以伸展,背腿的筋肌容易日渐收缩,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那些长期坐着工作的白领,尤其是坐大班椅的老板们,连一杯水都要人送到手上,虽然他们大都有打高尔夫球、网球或游泳等爱好,但久坐,少拉筋或不拉筋,筋缩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

二、筋长与寿命的关系

中国民间的许多俗语,早已将“健康”“寿命”与“筋长”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老筋太短,寿命难长!”“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老筋长,寿命长!”这些俗语听起来很朴素,实际上却有深刻的医学内涵,是数千年来中国民间养生保健经验的口头传承。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

1.筋

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2.经筋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筋》篇,是专门介绍人体十二经筋的,如:“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一致,但循行走向却很不相同。经脉可以深入脏腑内部;而经筋一般在浅表分布,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经筋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深入脏腑。

3.经筋的生理功能 

(1)连缀百骸,维络周身。

(2)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3)固护体表,抵御外邪。

(4)维络器官,固定七孔。

4.为何盘腿坐的百岁老人多

盘腿坐与筋的柔韧性密切相关。年4月16日,我用“百岁老人盘腿坐”上网检索,找到相关网页篇,百岁老人许多都爱盘腿而坐,为什么呢?

因为经常练习盘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实际上是将整个下半身的筋拉松了。另外,久练盘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等于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特别是五脏六腑和脑部的血液循环。这个姿势还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让人的呼吸顺畅。骨正筋柔,气血自流,长寿秘诀就在于此。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就诊病人近万名。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教他们如何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增强体质。在日本,许多地方兴起做“一日尼姑”的健身潮流,女性健身者相约着到寺庙去盘腿打坐,斋戒清心,不仅减轻压力,消除烦恼,还锻炼了身体。

盘腿而坐,可以说是一种坐位拉筋法。无论是佛家,是道家,还是瑜伽,都倡导这种方式。可以说,盘腿而坐,是一种安全的、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的坐位拉筋法,与本章介绍的“朱氏拉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筋缩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人老了,眼花,耳聋,背驼,背弓,腿僵,浑身没劲。相反,你看见一个高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背不弓,腿脚灵活,浑身轻松,你一定会相信他还能活很长时间。

从中医角度看,衰老与精气虚衰,气血失常有关。而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自然会让人减缓衰老。

佛学、道学大师南怀瑾,寿年95岁,在他有关太极拳与道功的论述中,提到筋长与寿命的关系:

太极拳主要的重点,还有腰的运动,即注重身体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讲任督两脉是人体的主要生命线,尤以督脉为阳,自后脑脑下垂体区延伸,到下颈项部位,开始分支散为两支经脉于脊椎两侧,至腰下尾闾又合而为一,至会阴复再分支,行于两足,下达足底,故练拳的人,久久练至两腿足筋越练越柔,则自然长寿,一般人年纪越老,因体内石灰质增加,胶质减少,经络萎缩,两腿愈来愈卷缩,走路老态龙钟,连头颈都没有弹性,倦态毕露。练拳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练拳打坐能知觉腰酸背痛,亦是好现象的开始,以后即恢复自然,萎缩的筋脉亦拉长,每拉长一分,即有年轻一岁左右之妙用,当然这是假说的数字。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也是一种假设的数字,是用来说明“筋长”与“寿命”的紧密相关。

三、朱氏卧位拉筋法

针对筋缩症患者众多不适症状,朱增祥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发明了一种拉筋凳,用他的卧位拉筋法,对治疗和防止筋缩有很好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1)放好拉筋凳,将立杆插上。

(2)坐在拉筋凳上,臀部尽量移至立杆。

(3)身体以仰卧的姿态躺下,左腿伸直,靠在立杆上,臀部贴紧立杆,右脚落地,尽可能触及地面,双手举起,贴近双耳,平放在拉筋凳上,坚持10分钟;期间右脚也可用踏单车的姿势摆动,以便放松髋部关节。

(4)将立杆插在另一边,再依上述方法,换一条腿,也是做10分钟。

这种拉筋方法除了可以拉松腰至大腿膝后的筋腱外,也有助于拉松髋部的关节,所以卧位拉筋法又称卧位松髋法。当然,此法也可以拉松大腿内侧韧带及大腿背侧韧带,是一种最高效的拉筋法。

如果没有拉筋凳,读者可用椅子、茶几靠墙拉筋。

朱氏卧位拉筋法的注意事项:

凡是有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体弱者,一定要请示医生。因为拉筋时,有筋缩症的人一定会很痛,忍受疼痛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骨质疏松的患者,慎防骨折、骨裂;体弱者有可能因疼痛而晕厥。

四、香港邮差的筋缩症

谢先生,香港的邮差,53岁,但看起来却精神干练,鼻子笔挺,很洋气的样子。从前他的工作就是在九龙区送邮件,每天背着40多磅的邮差袋穿街过巷,单肩斜背,跑五六个小时,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腰椎出毛病了,疼痛不止。医院做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术后,公司给他调了工作,他不用外送邮件,改为坐办公室。

筋缩症患者谢先生仍然经常运动,喜欢爬山,长跑。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午去长跑,跑着跑着,右腿向后倒了一下,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当晚睡觉的时候才感觉到痛。从脚底直到大腿,整条腿都痛,痛得睡不着觉。到医院查,透视,什么也查不着,医生说他是坐骨神经痛。这种痛吃药止不住。坐凳子只能坐高高的酒吧凳,一旦坐矮凳,又痛得钻心。所以他不能乘香港的大巴士,巴士规定每人都有座位,但他坐不下来,全车人都会觉得他异常。他只能改乘地铁,在地铁上他可以选择站着,看起来很自然。

这天他一瘸一瘸来到诊所。朱大夫叫他尝试弯腰,他满脸痛苦向下弯,双手离地15厘米,便再也弯不下去。蹲也蹲不下。朱大夫默默点头,有了初步的诊断。

朱大夫按下列步骤安排:

(1)先拉筋15分钟,用上辅助带和沙袋。先用带魔术扣的辅助带把患者右腿固定在拉筋凳的立杆上。垂下的那条腿离地太远了,朱大夫示意助手给他绑上沙袋,先上一个5磅重的沙袋,沿着脚跟围上,腿垂下了一点,还到不了地,过了一会,又加上一个10磅的沙袋。

(2)卧位拉筋拉透了,再让他躺到治疗床上,叫助手一起,给他进行卧位推扳。

(3)然后是让患者躺到治疗床上横向拉筋。

(4)最后是尾椎复位。

做完之后让患者谢先生站在地上,令他弯腰,下去,下去,再下一点。奇迹出现了!谢先生双手竟然可以触地了。腿部的疼痛症状大减。他原先不能坐的,现在他坐在诊室的沙发上,久久不愿起来,他要尽情享受一下“坐”的滋味!

这个病例是我们亲眼目睹,并拍下患者谢先生在拉筋凳上拉筋的照片。

四、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香港名医朱增祥与本文作者钟健夫

朱增祥与本文作者钟健夫合著的《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当当网、京东当网、亚马逊网有售

肝癌是癌中之王,死亡率极高。朱增祥于年发现肝癌,由于他生性乐观,加上中医调治,直至年病情都没有恶化。

后来因名声远播,病人太多,劳累过度,才致病情陡变,之后做了几次射频手术,病情趋于稳定,最后换肝,加上坚持拉筋,从年至年,20年过去了,朱增祥奇迹般活着,寿延超过了20年。

原创文章/钟健夫漫画/猫薄荷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16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