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2017-2-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6%,自杀率上升了六成,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万人自杀未遂,自杀人群中约有95%患有精神障碍,目前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却不到20%。

从抑郁症性别分布情况来看,有35%的人表示,确认自己有抑郁症会去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会去看医生。20%的人表示不会去,认为心情不好一般都是涉及隐私的问题,不愿告诉陌生人,而且我国专业的心理医师并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心理治疗师匮乏。如果让熟人朋友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会很没面子。宁可选择自己调节,不会去看医生。

据林克艾普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显示,45%的人表示,还不确定会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轻度的抑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创造好的心情环境。再严重,或很想不开得话可能会去看医生。

但很多患了抑郁症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抑郁,抑郁症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使病情慢性化或发展成为难治愈性抑郁。抑郁症转化为重症后危害巨大,患者有可能致残并伴随严重自杀倾向,15%抑郁患者会死于自杀。

中医对抑郁症的理解及治疗

定义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相关描述散见于中医古籍所提及的“郁证”、“脏躁”、“梅核气”等疾病中。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多从气、血、痰、湿、热、食、虚损等方面论述。

抑郁症临床可见症状多种多样,但多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过度低落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兴趣减退、精力不足、失眠等症状。

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过度低落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其他各种相应症状。其最常见的表现有:

1.情绪低落

病人心情郁闷,有压抑和委屈感,对过去、当前、未来产生自责、无助、无望感,常悲伤欲哭等,生活态度消极,甚则产生自杀念头等。

2.兴趣减退或丧失

对曾经的爱好或感兴趣的事物丧失了兴趣和热情,难以体会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态度消极。

3.精力不足,注意力下降

对事情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常觉疲乏且难以恢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

4.其他

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表现,部分病人表现为体重减轻,腹泻或便秘,性欲减退,阳痿,或月经紊乱,甚则闭经等。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认为,本病系因郁怒、思虑、忧愁等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和而成。主要累及肝、脾、心三脏。

一、气郁

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皆可引起气机郁滞。如愤懑不解,郁怒不伸,肝木不能遂其条达之性,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或忧思不解,曲意难伸则伤脾,脾运呆滞则土壅木郁,不但脾失健运,而又致肝气郁结。因此,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肝气郁结,气机郁滞,脏腑功能不和。

二、火郁

若气郁化火,则见肝火上炎或木火刑金;又或痰湿化热、痰热互结,则成火郁。

三、痰湿

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为湿邪所困而成湿郁。湿郁既成,聚而成痰,痰湿互结而成痰郁。

四、食郁

若肝郁犯胃,胃失和降,湿浊不化,则食滞不消而成食郁。

五、虚损

久病渐使生化之源不足,气血暗耗,久之则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而郁久伤神;肝郁日久化热伤阴,肝肾阴虚,又可致气滞阴虚或阴虚火旺之候。

中医治疗

调畅气机、移情易性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实证除理气开郁外,根据是否兼有五郁,分别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祛湿、消食等法。虚证则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采用补法,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虚实错杂者,多先开郁后用补法。

精神治疗对本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解除致病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可以促进本病的好转乃至痊愈。《临证指南医案?郁证》云:“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精神治疗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一、抑郁辨治

1)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解郁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治以理气化痰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

4)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

5)忧郁伤神: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甘麦大枣汤。

6)气滞阴虚:治以养阴疏肝,方用左归饮合柴胡疏肝散。

二、失眠辨治

1)心脾两虚:治以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2)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3)心胆气虚:治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4)痰热内扰: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5)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西方医学对抑郁症的理解及治疗

定义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因素均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然而,以上因素并非单独作用,目前的研究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影响。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

1.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不足所致。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有α、β受体,其中β和α2受体敏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生成释放减少,是由于突触前膜α2受体超级敏感所致。

2.5-羟色胺及其受体

抑郁症的发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功能下降,释放5-羟色胺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5-羟色胺受体及其功能与抑郁症有关,其中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5-羟色胺受体为:5-羟色胺1A、5-羟色胺1B、5-羟色胺1D、5-羟色胺2、5-羟色胺6、5-羟色胺7受体。5-羟色胺1A自身受体表达增加进而抑制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亢进

激素与人的情绪有关。70年代以来,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其中大脑边缘系统与下丘脑之间神经信息传递障碍与抑郁症的关系最为密切,海马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有关。通过监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及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且分泌的昼夜节律也有变化,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障碍。

治疗

抑郁症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彻底消除临床症状;第二,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第三,预防复发。

另外,治疗应个体化,用药剂量逐步递增,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并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1.药物治疗

是治疗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斯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等)。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症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3.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调护

一、慎起居

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二、节饮食

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

三、畅情志

重视精神、心理治疗,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杀倾向并予以制止和劝导。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zd/13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