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糖控制得这么好为什么还是得了糖尿病

2025/5/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的危害 http://www.bdfyy999.com

有不少糖友有这样的疑问?首先要看看我们的检测是否准确的,大家都知道普通的家用血糖仪,出厂时误差20%,都是被允许的。当然,一些质量好的血糖仪误差并不会这么大。所以平时我们以为的血糖值可能并不是我们以为的血糖值。第二,再看糖友所遵循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更加重要,各个国家控制血糖的标准也并不完全一样,医生所给的控制血糖的标准并不能完全%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那个标准,仅仅是能够让多数人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延缓一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的概率。

我们就看看悟康博士在《为什么这些欧美糖尿病人这么长寿》的书中为我们找到的一些研究报告。他的小标题就叫血糖涨到多少开始引起并发症,书中明确的说:

饭后最高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就开始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书中提到美国犹他大学的神经学家在年对个原发性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年龄在46~92岁之间,男性48人,女性59人,糖尿病患者13人。研究发现,94名非糖尿病患者中,其中的36名患者饭后2小时血糖(通过耐糖实验)超过了7.8毫摩尔/升但低于1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正常,也没有其他的常见病因(药物、遗传等),36/94≈38%,这就说明至少有38%的神经病变的唯一病因是由于饭后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即使是餐后7.8的血糖也可能产生神经病变。而且概率还不低。

第二个研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学家在年的《神经学》杂志上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他们发现56%的神经病变与饭后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有关。在对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测试的时候,他们将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患者饭后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第二组患者饭后血糖在7.8至11.1毫摩尔/升之间,第三组患者饭后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结果显示,第二组患者的末梢神经病变非常普遍,第三组患者的主干神经已经受到伤害。

第三个研究是德国杜塞医院的丹·齐格勒医生在年对个糖尿病患者和个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对比调查,发现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是28%,在非糖尿病患者但饭后血糖7.8以上人群中是13%,在准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大于5.5但小于7)中是11.3%,在正常人群(空腹血糖小于5.5,饭后血糖小于7.8)中是7.4%。书中也说,神经病变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年龄和腰围。

通过这三个研究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把餐二控制在7.8以下,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会有神经病变,我们通过控制血糖,来降低发生神经病变的风险就非常有必要。

但是也有糖友说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在十以上,而且几十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并发症,那我祝愿他永远健康!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体都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身体耐糖的本领也不一样。这可以理解。我没有那样的耐糖本事,因为刚查出糖尿病的那几年,我就发现了腹部肌肉不受控制了,好在血糖控好后,又恢复正常了。而且在发现糖尿病之前,就感觉到脚背发木,后来血糖控制好了,这个感觉也轻了,也不知道和血糖有没有关联?

前面的研究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了,现在可能又有新的发现了,比如现在有医生说,有些并发症并不是高血糖引起的,而是高血糖触发的高胰岛素引起的各种的并发症。悟康博士在书中也多次提到,血糖低胰岛素低才是健康长寿的要素。大家可以参考《若想战胜糖尿病,请先战胜你自己》和《人为什么会生病》。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一起学习,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ys/23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