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疾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五
2016-12-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二.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率为4~6人/10万人。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运动神经元病一般可以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肉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四种类型。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绝大多数成年后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临床上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症状包括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舌肌麻痹震颤萎缩、锥体束征,下运动神经元症状包括前角细胞征、躯干四肢肌肉萎缩等;肌电图检查进一步证实为神经源性损害;排除脊髓压迫症或其他疾病(脊柱X线片、CT或MR),必要时做肌肉活检以资与某些肌病、周围神经病鉴别。该病临床特点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损害,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被称为神经科“绝症”,目前是神经肌肉疾病领域研究重点课题之一。
针对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医三大证候:肌肉萎缩、肌束震颤、肢体无力。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肌肉形体属阴,阴为精,阴成形,此精此形,即是真阴之象,观外在形质之坏与未坏,即可以察其真阴之伤与未伤。病至晚期,大肉脱落,此乃肝、肾真阴亏损之象。肝藏血主风,阴血不足,肌肉失养,虚风蠕动,肌束震颤是为肝病传脾。肢体无力,肌肉是功能活动的基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
中医没有侧索硬化的名称,但根据其起病隐袭,常无外感温热之邪灼肺伤津的过程,其病位在脊髓神经,结合中医肾主骨髓,脾主肌肉,肝肾同源的理论,我们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劳倦过度、精神因素、化学因素、久病失治等损伤肝肾脾三脏,损伤真阴真阳,致气血生化乏源或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之濡养,肌束震颤,肌萎肉脱,发为本病。
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