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为什么老盯着吃喝拉撒睡这样
2024/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很多人很奇怪,看中医瞧病的时候,大夫老爱问“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拉得怎么样,走路得怎么样……”,这些看起来很平淡的问题。而不是像西医这样问很多关于病情、症状的问题,诸如,您是这里痛吗?什么时候开始痛的?胀痛还是刺痛?晚上还是白天加重?血压高不高?
这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西医的问法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思路,但难免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死胡同,中医大夫想要了解的是正气是否充足,运行状况好不好的关键,正在这里!
中医的“四项指标”一、吃喝——代表中焦
胃口变好了,到饭点就会觉得饿。这说明这个人的胃气提升了,胃气是中医理论一个衡量健康水准的重要标志,有一句话是:“人无胃气不活”。一个人哪怕病的多严重只要还能吃饭,就说明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
中医历来重视脾胃,视它为“后天之本”,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脾胃运化五谷之精微成元气,然后输送给五脏支配,元气不足自然就导致“阴虚、阳虚、气虚”。
通过问吃喝情况,大夫可以轻易判断出病人的中焦足不足、元气够不够。
二、拉——代表中焦
中医大夫从大便可以观察中焦,脾胃虚,就容易出现拉稀现象。俗话说,“便溏为百虚之本”,直接导致元气亏虚。
三、撒——代表下焦
从小便可以观察下焦情况,“肾司二便”,肾气不够,大小便就会不够顺畅,出现便秘、小便不利、尿频、夜尿增多。肾气充足,大小便就都会听话,该出来时顺利的能出来,不该出来时还能憋得住。
四、睡眠——代表正邪、阴阳失衡
睡眠代表人的神气收阖的状态,封藏的能力,人体正常阳气运行的规律是白天上升,夜晚收敛,凡是阳不入阴,精神不安,辗转反侧,不寐之病,由此得之。
失眠主要在人体阴阳失衡时发生,中医认为睡眠不安两大原因,一是邪气之扰、二是营卫不和。所以体内寒湿邪气重,邪气盛、正气虚,元神不安,就会睡不安稳;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也会失眠。
“阳入于阴则寐”,凡因邪阻或邪扰导致入睡困难者,或清热、或化痰、或消食、或解郁、或祛瘀,相机施治,皆可见效。
三焦辩证依据下焦(肾精、元气):
常见症状:精力不足,身体冷虚,足寒,大小便困难,夜尿频而量多,大便软或泄,腰酸,注意力差,记忆下降,情绪不稳,恐惧,怕黑,容易失眠,记忆力差,年老体衰。
中焦(脾土、中气):
常见症状:大便溏稀,胃口不好,到饭点不想吃,吃完不消化,口气重,口腔溃疡,牙龈问题,青春痘,慢性皮肤病,体弱无力,消瘦或肥胖,肌肉不足,脂肪过多,血脂高,白带过多,痛经等。
平常,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中医治病,就是帮助一个人回复平常,吃喝拉撒睡,这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指标,诸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乃至一切的慢性病,只要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这样,人体本来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
虽然看上去是一些不起眼的改变,却是反映人体的根本运行情况,比盯着西医的化验指标靠谱多了。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才是关键。
吃喝拉撒睡反映的是人的基本生命运行状态,凡是调理得当,人体的元气充足后,这四项指标会有明显改善。中医大夫就是依据这些指标,来判断用药是否有效,下次调整方子也以此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