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202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医院90周年华诞之际,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安排协和神经科负责年第3期重点专题,当时正好在整理神经科迎院庆资料,从而使我有机会更深层地走进协和,走进神经科。抚今追昔,感慨颇深,我想就将它作为“写在前面的话”吧。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安德鲁·伍兹等筹建北京协和医学院神经科,年正式成立神经精神科(当时属于内科一个组),安德鲁·伍兹任负责人。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医学院,云集了来自美国和欧洲顶级的科学家”,伍兹教授曾如医院:“这里很理想,具备临床和研究工作的所有条件。”同期与他共事的医生还有魏毓麟、程玉麟、外籍医生厄恩斯特德弗利斯、雷曼和希尔。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生许英魁和冯应琨分别于和年进入神经精神组工作。年许英魁教授成为国人第一届神经精神科主任。建院初始的高起点、协和医学院严苛的培养制度,医院在10年间形成延续至今的“协和文化”并迅速成为国内医生及患者心向往之的医学殿堂。协和神经科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从建院初始即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一批神经精神科专业人才,如许英魁、冯应琨、赵葆洵、黄克维、谭铭勋、匡培根、粟秀初、郭玉璞、黄慧芬、汤晓芙、游国雄、曹起龙、朱克、罗毅、金则斗、林士和等(现已80岁以上者)。根据冯应琨教授的回忆:“斯时科内人才济济,堪称为我国神经病学专科人员培养基地。”回忆这段历史,我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前辈们在协和病案室留下了大批规范书写、严谨分析、图文并茂的临床病历,我读到了年住院的第1例多发性硬化病例、年住院的第1例重症肌无力和帕金森病病例、年脑膜脑炎尸检发现脑囊虫的病历等。从这些病历中,可以看出前辈们应用丰富的神经解剖知识,对病理生理过程深刻分析思考,充分应用并积极发展当时有限的诊疗手段,最大程度地为病患解除疾苦。这些病历提供了一个个神经科专科医生定位、定性临床思维培训的精彩范本,也成为记录国内神经病学科进步足迹的珍贵历史资料。在多种检查手段被滥用,而基本临床思维渐被忽视的今天,重读这些病历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辈们同样在医学期刊中留下了大量的科研论著。作为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和神经病理学家,许英魁教授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病理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分析和思考,提出新的见解。他根据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死亡患者的尸检结果,发现其脑各部分均有病变,包括脑水肿、缺血、梗死、软化等,而最突出的改变是皮质下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斑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但没有苍白球软化。从而指出,这种脱髓鞘病变可能为一氧化碳直接侵害或缺氧的结果,凡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患者,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