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缠腰龙到底是什么鬼真能缠死人

2021-7-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问:青春痘长在什么地方不让你担心?答:青春痘长在身上不让我担心。还记得几年前赵本山小品的经典段子吧。其实,长在身上也不见得让人省心,比如长在腰上,背上……出镜患者丨小王武汉“现在想想前段时间得“缠腰龙”的经历就心有余悸,记得最开始是左侧后肋偏上的位置痒,还有点疼,我没有在意。到了第二天晚上疼痛加剧,并开始出现略透明的小疱疹,一簇一簇的,我涂了些皮炎平,却没有效果。到了第三天早上嘴角都开始出水泡啦,疼的我都没办法吃饭,身上的也更严重了,呼吸都有点困难了,朋友说我得的可能是“缠腰龙”,传言缠一圈就会被“缠死”!医院,皮肤科的医生说是带状疱疹,给我开了药,又是洗又是擦又是吃药的,折腾了一周才好。”奉上大夫的药方:阿昔洛韦、芬必得、维生素C、B、E,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破溃处涂百多邦;医嘱:按时用药,近期不可过于劳累,休息时侧卧,忌口,避免搔抓感染,加强锻炼。“缠腰龙”是怎么得的?缠腰龙学名带状疱疹,又称“蛇盘疮”或“蜘蛛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相信很多伙伴小时候都有接种水痘疫苗的经历)。康复后,体内存在的病毒不能全部被清除,少量病毒可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在冷、热、药物等因素刺激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而发生疱疹,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它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特别是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时候(如疲劳过度、体弱多病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这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带状疱疹病毒就会乘机侵入人体,并且导致发病。“缠腰龙”真能缠死人吗?因为,它一般潜伏在一侧背根神经节,所以“缠腰龙”基本都是缠半圈。有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会出现全身泛发性带状疱疹,民间传闻缠一圈就会被“缠死”,也多是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如果疱疹发展得很严重,说明患者本身的健康情况已经很糟,疱疹的发展只是患者身体越来越差的表现,而不是原因。2个主要特征——水疱、痛前期症状:发病前局部皮肤可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疱疹:特点为单侧性分布、排列呈带状的急簇性水疱和伴有疼痛。经常出现在胸背部的“肋间神经”、头面部的“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等部位。皮损:皮肤红斑,继而出现急簇性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澄清,以后渐渐混浊。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亦可见颈、腹、腰、四肢、耳部等处。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病程约2~4周。疼痛:与感觉神经受损有关,为本病的特征之一,严重者可后遗神经痛。特别注意:如果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眼支时,所引起眼部的带状疱疹,不仅疼痛剧烈,并且炎症会影响到眼睛的角膜或眼球,可以导致失明、脑炎,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所以,如果眼睛得了带状疱疹要特别重视。治疗关键词——抗病毒、营养神经外用:皮损局部可选用复方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外搽,如疱壁已破则用百多邦或0.5%新霉素液湿敷。眼部损害可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或碘苷(疱疹净)滴眼液滴眼。全身治疗:抗病毒:可选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等。止痛:有布洛芬、卡马西平等。营养神经:有维生素C、B、E等。支持治疗:选用转移因子,对泛发型带状疱疹可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图片仅供参考护理——细节很重要睡觉:取健侧卧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特别注意对皮损区的保护,避免皮疹受到摩擦,防止水疱破损。缓解疼痛:疼痛剧烈者可根据医嘱服用止痛药,并设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强度。面部:如果发生在面部应保持眼部的清洁卫生,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眼1~2次,按时滴眼药水,如5%阿昔洛韦眼药水,以免引起并发症。饮食指导:避免吃辛辣、刺激之品,如辣椒、生姜。可以吃一些粥,如柴胡青叶粥可清泻肝火、马齿苋薏米粥可清热解毒、茉莉花糖水可理气活血、祛瘀止痛。行为指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用手去搔抓水疱。药疗君建议您:除了药物治疗外,每天吃一些新鲜有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不要熬夜,合理休息才能尽快痊愈。另外,平时坚持锻炼也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方法,只有身体免疫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的侵袭。很多疾病早期都有疼痛的症状,当你感到身体某处有尖锐痛感,除了排除颈椎腰椎等外伤常见疾病作祟之外,还有其他疾病的可能。当自己很难做出判断或疾病加重的时候,医院找医生进行医治。如果发生面部带状疱疹,千万别掉以轻心,医院看医生。一般情况下,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治疗及对症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控制。身边药师胡萍湖北中联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健康事业部健康管理经理、慢病管理经理、培训经理、企业培训师、医药工程师、公共营养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yf/20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