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外周血管MRA
2017-5-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腹部医学影像论坛整理
外周血管MRA(一)全身血管MRA技术要点及要求
全身血管MRA指一次成像获取自心脏、主动脉弓至小腿的血管成像,一般需注射对比剂分3~4段采集,然后经后处理拼接合成全身血管整体像。
1.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与下肢血管线圈组合、一体化体部大线圈、体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或足先进,小腿、大腿适当垫高,使其与胸腹部血管处于同一水平。定位中心对准颈胸段及该段线圈中心。
3.方位及序列:冠状面扫描,选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4.技术参数:三维块厚度越小越好,以覆盖心脏前缘及降主动脉后缘为准。层厚1.2~2.0mm,FOV(~)mm×(~)mm,矩阵≥×,TR及TE均选最短。激励次数1.0或0.5。各段的序列及参数相同并保持联动锁定状态。
5.图像要求:
(1)心脏及各段血管靶时相准确,动脉像无静脉像污染;
(2)背景组织信号抑制良好,血管对比剂浓度饱满;
(3)提供各段、各期血管MIP重组多角度旋转三维成像,设备条件具备的应提供无缝拼接的全身血管整体像;
(4)根据病变情况,提供病变区域血管局部原始图像或MPR重组像;
(5)伪影不影响诊断。
(二)四肢血管三维动态增强MRA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或心脏相控阵线圈、下肢线圈、表面线圈、软线圈等。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或足先进。上肢血管一般采用头先进,下肢血管采用足先进或头先进均可。大腿和小腿血管一起扫描时,适当垫高小腿使之与大腿血管处于同一水平面。
3.方位及序列:一般行冠状面扫描,选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4.技术参数:三维块厚度刚好覆盖靶肢体血管及其分支前、后区域为准,适当提高空间分辨率进行采集。层厚1.0~1.5mm,FOV(~)mm×(~)mm(视靶血管范围而定),TR及TE均选最短。激励次数1.0或0.5。多段扫描时各段的序列及参数相同并保持联动锁定状态。
5.图像要求:
(1)显示肢体末端血管;
(2)血管靶时相准确,动脉像无静脉像污染;
(3)背景组织信号抑制良好,血管对比剂浓度饱满;
(4)提供各段、各期血管后处理MIP重组三维像,并多角度旋转,设备条件具备的应提供无缝拼接的血管整体像;
(5)双下肢血管成像显示范围应包括双侧髂动脉起始部至足背动脉;
(6)伪影不影响诊断。
专家共识协作组成员(按照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付海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放射科);
高宏(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高剑波(医院放射科);
黄仲奎(广西医院放射科);
雷子乔(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
李文美(广西医院放射科);
李真林(医院放射科);
龙莉玲(广西医院放射科);
卢光明(医院放射科);
倪红艳(医院放射科);
石明国(医院放射科);
徐克(中国医院放射科);
杨正汉(首都医科医院放射科);
于群(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
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
曾勇明(重庆医院放射科)
参考文献
[1]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张龙江,卢光明,祁吉.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