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2016-12-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属于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症,常引起严重的尿失禁、尿潴留和尿路感染。中医认为SCI属于督脉损伤,其导致的排尿困难属于“膀胱气化不利”范畴,SCI后气滞血瘀、经络受损、经气不畅,导致控制膀胱功能下降,开阖失司,小便不能随意排出。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电刺激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显著。传统的针刺治疗,有效穴位涉及膀胱经及任督二脉诸多穴位,选穴缺乏稳定性不便掌握。随着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深人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更简便、更优化的配穴方案。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SCI合并膀胱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圆锥以上的SCI后引起尿潴留及尿失禁同时存在。截瘫患者伤后25年病死率为49%,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是SCI截瘫患者死亡的第1位原因。中医认为患者因外伤手术后致瘀血阻滞,督脉受损,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和下焦之气受到阻滞,气化失利,故排尿障碍产生尿潴留。尿潴留系尿液贮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属中医“癃闭”范畴。其发病责于膀胱气化失司,又与脾的转输、肾的开阖、肝的疏泄等功能密切相关。脾为水之上源,损伤后久卧伤脾,导致尿液运化不利,潴留于膀胱;日久致肾气亏虚,精气生化乏源,温煦机体不足,瘀血阻滞气机,更加重了尿潴留。因此针刺主要以补中益气、疏通调理膀胱和下焦之气、通利小便等原则为法进行治疗。1电针俞募穴可改善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   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本研究选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腹募穴与背俞穴配合应用。本研究中俞募穴组治疗后膀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俞穴组、募穴组和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降低(P0.05)。膀胱俞、肾俞为背俞穴,对这2个穴位进行针刺能起到固本培元、通利小便、调节膀胱的功效,同时配合电刺激能将兴奋传递至高级神经中枢,从而引起排尿中枢冲动,促使膀胱括约肌及逼尿肌完成排尿过程。中极、关元为腹募穴,电针刺激中级、关元穴可改变膀胱内的电生理活动,从而促进膀胱括约肌收缩。通过电针刺激俞募穴并采用接近人体的生物电流刺激穴位进行治疗,提高肌肉张力,有助于尿道收缩,从而增强排尿功能。2电针俞募穴可改善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肾功能   SCI患者由于膀胱逼尿肌和膀胱括约肌的不协调,可引起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从而造成泌尿系感染、结石、肾积水,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本研究中,治疗6个月后俞募穴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俞穴组、募穴组以及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SCI后,膀胱失去神经支配,排尿功能丧失,当脊髓未完全损伤或脊髓排尿中枢未受损害时,通过电兴奋的刺激,可以使脊髓尚未损害的部分“间生态”的脊髓组织恢复功能,“催醒”脊髓排尿中枢,增强逼尿肌的收缩力,调整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动作,加速膀胱排尿功能的康复,减少患者残余尿量,增加每次排尿量,进而保护肾脏功能。   综上所述,电针俞募穴对SCI患者膀胱功能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支配膀胱尿道的交感一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抑制性而实现的。电针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信息传人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整合,影响膀胱活动,最终改善SCI后神经源性患者膀胱功能和肾功能。摘自《广东医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好文章要跟大家分享哦!最专业的导尿知识,请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yf/12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