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学复习资料
2020-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前言:航空医学的学习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其中有些知识与我们飞行员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可以将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的内容主要是由刘远亮老师的PPT及根据上课所讲的重点整理的,祝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一、选择&填空题
1.包围地球的空气层称“大气”(atmosphere),亦称“大气圈”或“大气层”。
2.地球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微尘和臭氧等混合组成的。
3.30km以上,空气会发生“重力性分离”。
4.干洁空气可认为是由21%氧气和79%氮气所组成。在30km高空,其比例仍保持1:4。
5.km以上氧分子几乎都被解离为氧原子,到km高度,氮分子也大部分解离为原子状态
6.水汽绝大部分存在于7km以下大气中,
7.微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3km则很少。
8.大气的分层:大气顶界:km
9.体温37℃时气管内水蒸气的分压为47mmHg
10.在低压舱上升时,检查被试者运动协调机能及心理运动功能障碍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书写实验。
11.臭氧层的范围是12~42km。
12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氟利昂。
13.高度每增加5km,大气压约降低原来数值的1/2。
14.高空胃肠胀气决定因素:1.上升高度及上升速率2.胃肠道的机能状态。
15.高空减压病是上升高空时,在组织、体液中溶解的氮气呈现过饱和状态而离析出来形成气泡,压迫、刺激局部组织,在血管内形成气栓或与血液成分发生相互反应,从而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
16.正常人脉搏范围:60~次/分血压:收缩压(高压)90~mmhg
舒张压(低压)60~90mmhg
17.生物功能和生活习性在内在时钟的控制下出现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又叫生物钟。
18.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
19.科里奥利力:在转动参考系中,物体在做牵连运动的同时又沿着转动半径做相对运动,由于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称之为科里奥利加速度,用ac表示即ac=2ωv’ac=2ωv’*sinα
二、名词解释
1.标准大气:
国际民航组织(ICAO)假设在干空气、平均海平面之气压和气温分别为.千帕和15℃、对流层顶以下约11千米之温度随高度递减率每千米下降6.5℃等标准大气条件下,作为高度表之参考基准,在这种状态下的大气称之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气。
(用于确定气压高度和设计空速管)
2.气压高度:
在低气压实验中,根据一定气压值由标准大气压表所查得的高度。
3.气体分压:
在任一混合气体中,由各组成气体所提供的压力部分称各组成气体的分压,取决于一定容积内所含该种气体分子数量的多少,而于其他种类气体的存在与否无关。
4.氧容量:
每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高氧量。
5.氧含量:
每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
6.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总量中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的百分比。
7.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与氧分压间的关系曲线。
8.血液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血液二氧化碳分压与全血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9.生理等效高度:
气体环境的高度与化学组成尽管不同,只要它们的氧分压接近,供氧作用一致,则认为它们是等效的。
10.意识时间:
从缺氧暴露开始到意识完全丧失所经历的时间。
11.有效意识时间:
当发生急性或暴发性高空缺氧后,人能继续操纵飞行器、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的时间。
12.安全暴露时间:
从暴发性高空缺氧开始到向面具腔内开始加压供氧而不会发生意识丧失的容许延搁时间。(小于6秒)
13.体液沸腾:
当人体或动物迅速上升到m以上高度时,除立即发生胃肠胀气和缺氧症状外,体内水分会迅速蒸发,形成大量水蒸气而使皮下组织肿胀的现象。
14.氧的反常效应:
严重缺氧后,突然改吸纯氧或高浓度氧,在开始阶段引起的短暂、发作性缺氧症状加重或机体其它情况恶化的现象。
三、解答题
*对流层、平流层及电离层的特点:
一、对流层(0—11km)
两级地区,年平均高度为8-9km;中纬度为10-12km;赤道为17-18km。
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为-0.65℃/m
2.空气在垂直方向的对流运动很强烈
3.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二.平流层(11—60~80km)
1.特殊的气温垂直分布
等温层:11~30km,-56.5℃
暖层:30~50km,达30℃
上部混合层:50~80km,垂直运动
2.空气基本上呈水平方向流动
3.水汽极少,通常没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的特殊温度变化与臭氧的生成和破坏的关系
1.高层(50-60km):短波紫外线的强度很大,氧分子几乎全部被解离为氧原子,氧分子与氧原子发生碰撞的机会很少,臭氧难以生成,故温度很低。
2.中层(30-50km):紫外线的强度仍然很大,臭氧的生成与破坏都进行的很快。
3.下层(30km以下)紫外线的强度已经减弱,臭氧的生成与破坏皆以减慢。在12-42km之间形成臭氧层。
关于臭氧层(ozonosphere)
4.从地面至70km高空,大气中皆含有臭氧。
6.臭氧的生成和破坏反应伴随着热量的释放,形成平流层的特殊温度变化。
7.臭氧层可滤除短波紫外线—“生命之伞”。
8.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氟利昂(Freon)
三.电离层(60~80—km)
1.大气分子被解离为原子状态或电离。
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反射无线电波。
3.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急剧升高,但物体不会得到明显加温。
*低气压的物理性影响:缺氧(主要威胁)
1.空腔器官内气体膨胀
2.组织和体液中溶解的气体离析
3.体液“沸腾”,形成大量蒸汽
4.气压剧变时,肺、中耳和鼻窦损伤
*高空胃肠胀气的因素及防护原则
一、决定因素:
1.上升高度及上升速率
2.胃肠道的机能状态
二、防护原则:
1.采用通风式密封增压座舱
2.遵守饮食制度,保持胃肠道机能
①提早进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②易消化、少产气、低刺激性饮食
③飞行前排空大、小便
④发现与治疗胃肠道疾病
*缺氧分类及特点
1.缺氧性缺氧症
–屏息
–吸烟引起呼吸功能下降的肺部疾病
–没有供氧设备下,暴露于10,英尺以上的高空
2.贫血性缺氧症
一氧化碳中毒
3.循环停滞性缺氧症
正—G效应(航线飞行员较少发生)
4.组织中毒性缺氧症
酒精或者是药物的影响或氰化物中毒
症状特点及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无明显的、特异的痛苦症状
?症状与病理表现不一致
?危害极大
?飞行员容易低估其危险性,从而丧失应急补救时机
*缺氧的主要机能障碍
一、神经系统(心理功能障碍)
1.智力功能障碍
2.注意和记忆力障碍(书写试验)
3.情绪及情感障碍
4.运动协调机能
二、感觉机能的障碍
1.视觉:
m夜间视力下降
3m空间定向障碍
m视敏度降低
m昼间视力下降
6m视野缩小
2.听觉
不如视觉敏感,多在-6m以上才显著减退
*影响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因素
(一)物理条件
1.上升高度
2.暴露时间(高空停留时间)
3.上升速率
4.24小时内重复暴露
5.高压条件下活动
6.缺氧
7.微重力
(二)生理条件
1.年龄
2.性别
3.体重
4.呼吸、循环系统机能状况
5.肌肉运动
此外,曾发生过高空减压病的人,重复暴露时容易发
病;新近受过创伤的部位也容易形成气泡而产生症状
严重高空减压病的发病机理
氮气泡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所有高空减压病症状的由来和发展,特别是不能阐明减压后休克的发病机理。
1.复合性栓子的形成
气栓-脂肪栓-血小板栓-白细胞聚集物
2.气-血界面的刺激作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电动力区的变性作用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高空减压病的后遗症与预防措施(本病极少遗留后遗症)
预防措施:
1.采用通风式密封增压座舱
2.吸氧排氮
3.高空减压病易发倾向测验
4.做好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工作
5.控制重复暴露的间隔时间,48小时,潜水24小时
6.及时下降高度
*影响中耳压力差变化的飞行因素及发病原因
飞行因素:
1.飞行高度(altitude):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不同,尽管高空的绝对压力很小,但大气层压力越近地面气压变化越大。因此中耳气压伤多发生在0米以下,尤以0-2米高度为多。
2.下滑率(decentrate)
3.有无密闭座舱
发病原因:
(一)病理性:咽鼓管通气机能不良
?咽鼓管本身的疾病:咽鼓管炎及瘢痕狭窄、咽鼓管内粘膜下淋巴增生或肥大。
?咽鼓管邻近组织疾病:咽鼓管开张肌肉功能障碍,下颌关节疾病及牙齿咬合不良,早期鼻烟部肿瘤。
(二)非病理性:咽鼓管通气机能良好
?1.不会做通气动作:学员或新飞行员、乘客
?2.忘记做通气动作:复杂气象、夜间飞行、精神紧张
?3.来不及做通气动作:特技飞行
?4.无法做通气动作:空运伤员、昏迷
?5.咽鼓管机能一时不能适应
?6.延迟性航空性中耳炎
*克服时差效应的措施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保证足够的睡眠
3.规定适当的工作负荷
4.改善长途飞行条件
5.注意飞行人员的选拔
6.药物调节及在战时的应用
*体液沸腾的机理
任何液体的蒸气压力和作用于其表面的压力相等时,该液体就发生沸腾。水在37℃时,其蒸气压力为47mmHg,若外界大气压力降低为47mmHg时,37℃的水也就应当发生沸腾。人或者恒温动物的体温约为37℃,因此在m高度,当大气压力为47mmHg时,在理论上,体液也应该发生沸腾现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饮食(WHO建议少于6克/日)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肝脏的功能
1.调节血糖
2.清洁血液
3.产生热量
4.产生胆汁
肝脏是肝炎病毒的靶细胞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液及其血液制品
2.医源性传播
3.母婴垂直传播
4.性传播
5.生活公共用品
6.生活密切接触*
*持续性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
1.体重增加
2.血液流体静压增大及血液转移
3.器官位移和变形
四、习题
*高空减压时体内形成氮气泡需哪些条件?
*案例分析
年11月11日川航3U次航班昆明-重庆两名14岁少年在昆明机场,偷偷爬上了一架客机起落架舱上,一名少年在飞机起飞时摔死,另一名随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
飞行高度:0m-8m
航程:公里
续航时间:1小时
试用航空医学知识分析该男孩的身体在高空时受到的影响
1.高空低温
2.高空缺氧
3.高空减压病
*为什么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常发生在0米以下,尤以0~2米高度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