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谁认识襄阳市中心医院这群医护人员
2023-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几年
由糖尿病足、压疮
外伤、手术切口感染等原因
引起的创面疾病越来越多
年初
医院
成立了襄阳首个创面治疗中心
创面患者到该中心治疗
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被诊断为坏死性肌筋膜炎
被告知要截肢
不慎受伤后
右脚可能无法保住……
一个个危急时刻
是这群白衣战士与“创面”作战
近日襄阳网记者
走进医院
创面治疗中心
一起来看看
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故事
▼
这是襄阳首个创面治疗中心
年8月,医院骨科成立了东津病区。随着学科发展和患者需求,病区把“创面修复”作为亚专科和重点发展方向。
年初,医院创面治疗中心应运而生,这也是襄阳首个创面治疗中心。
东津院区骨科副主任吴农欣介绍,之所以打造创面治疗中心,一是由于创面患者急剧增加,二是由于患者的病因构成有了新变化,并且创面的治疗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学科密切配合,急需打造一个“一站式”治疗中心。
“以往,创面患者以创伤、烧伤居多。现在,患者以因疾病导致的创面居多。”吴农欣说,对此,科室在强化显微骨科、皮肤缺损治疗等传统优势专业技术特长的基础上,引入各种创面修复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对手术后不愈合创面、压疮、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静脉性溃疡、恶性肿瘤创面、放射性溃疡等慢性难治性创面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慢性创面修复的专科特色。
年下半年,创面治疗中心找到了一盏“明灯”,率先加入了全国创面修复联盟。据介绍,该联盟由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旨在推动创面修复专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全国创面修复的专业水平。
一步一个脚印,吸取全国优秀创面治疗中心的发展经验。年3月,医院创面治疗中心成为襄阳首个“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其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令人称叹的是,年,该中心实施慢性创面修复手术达多台,同时,有多名慢性创面患者治愈出院。
那么,创面治疗中心的发展为何如此迅捷?吴农欣解密,该中心除了引进先进的设备外,还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打造了完备的人才梯队。其中,有4名医生医院进修,有4名护士医院医院学习。
并且,创面治疗中心采取了“病因治疗”,并非只有骨科“单打独斗”。该中心集合骨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门诊换药室、康复科开展多学科合作,为各类慢性创面患者提供了一站式便捷、规范的医疗护理服务。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我们会记录患者的病情、分析病变的原因、提出诊疗思路、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治疗效果,并把这些治疗档案上传至全国的创面诊疗系统。如果遇到特别疑难的病例,还可以邀请全国的创面治疗专家进行会诊。”吴农欣说,一个患者对应一个档案,可为患者提供更规范、更个性化的治疗。
这个妙招为患者成功“保肢”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死亡率为14.4%;每6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足;每2个糖尿病足患者中,就有1人需截肢。全球每20秒钟,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失去肢体。
7月26日,记者在医院创面中心走访时,黄女士特地向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印着“慈心妙手医德高尚”锦旗。锦旗背后,有一段暖心的“保肢”故事。
黄女士,46岁,宜城人,有10年糖尿病史。今年3月,她发现右足有严重破溃感染后,医院,被诊断为坏死性肌筋膜炎,均被告知要截肢。随后,她经人介绍来到医院。
“糖尿病容易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导致黄女士的右足破溃感染一段时间后,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吴农欣介绍,创面中心随即召开了MDT(多学科诊疗)会议,召集骨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康复科、营养科进行多学科会诊。
随后,内分泌科先对黄女士的血糖进行了控制。当其血糖趋于正常后,骨科、血管外科介入诊疗,对其血管进行检查后,实施了清创手术。
“患者当时感染性溃疡严重,如果不立即手术,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吴农欣介绍,由于患者右足坏死、感染严重,科室又先后于6月27日、7月8日进行了清创手术和骨水泥填充手术。
3次手术过后,黄女士的溃疡逐渐愈合。7月17日,吴农欣带领团队实施了皮瓣移植手术。为避免患者右足今后出现血供较差,该团队采用了flowthrough技术,对其脚部多条血管进行了吻合。
手术后,黄女士的伤口逐渐愈合了。7月26日,她出院之际,向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黄女士说,这些天就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幸亏化险为夷。
事实上,在医院创面治疗中心,像黄女士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目前,创面中心不断提高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水平,运用国内先进的糖尿病足清创、换药技术,使众多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成功。
这项技术为患者再“造”一只脚
“太不可思议了,医生给我老公再‘造’了一只脚!”7月6日,在创面治疗中心病房,吴女士向记者讲起了老公的治疗经历。
此前,孙先生在工地上不慎受伤。当时,其右脚血肉模糊、大量出血,骨头已经外露。当医院后,医生称:其右脚可能无法保住。
随后,医院推荐,孙先生被送入市医院创面治疗中心。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孙先生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创面也得到了修复。
不过,经过治疗后,孙先生的右脚仍有10cmx5cm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头外露。当时,吴农欣带领团队结合患者足部皮肤缺损的情况与患者反复沟通,为其精心设计了超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
整台手术的关键步骤全程都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精细度要求相当高。吴农欣为患者设计股前外侧皮瓣,面积约12cmx6cm,在深筋膜浅层切取皮瓣,再在显微镜下精心操作,剔除大部分浅筋膜脂肪,同时保留浅筋膜层的微细血管。
令人欣慰的是,孙先生皮瓣移植很成功,皮瓣色泽红润、血液循环良好。两周后,孙先生康复出院。
吴农欣介绍,传统的皮瓣移植成功后外观泡大、臃肿,需要两到三次的再次住院手术对皮瓣进行削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超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技术,具有供区外观与功能损伤小、受区修复好、设计灵活、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不过,超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技术是一项超级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操作难度高,耗时长,难度在于修剪脂肪的同时要保护穿支血管及其分支,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顺利完成。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创面治疗中心推广应用,皮瓣成活率达%,皮瓣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该技术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手术次数的同时节省医疗费用,是手足部创面皮肤缺损患者的福音。
这些技术造福慢性创面患者
“我的伤口半年没愈合,没想到在这儿治好了!”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了正办理出院的夏女士。
夏女士,41岁,保康县人。年12月,其左侧臀部感染、破溃,曾做了手术清创,医院换药,历经半年,伤口创面仍然很大。
今年5月,夏女士慕名来到医院创面治疗中心。当时,她身高cm,体重却只有40kg,不仅面黄肌瘦,而且很少排便。
经检查发现,夏女士的创面大而且很深,创面里还有脓性分泌物。吴农欣对夏女士进行整体评估之后,做了全面的体格、营养、生化等检查,并请来了营养科主任董玉香会诊,对营养方面给予全面调理。
随后,创面治疗师对夏女士的伤口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制定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锻炼计划。紧接着,创面治疗团队实施了两次感染病灶清创+VSD冲洗。两次手术后,创面处于肉芽生长期,但仍有较深的潜行、空洞。
“我当时心里很担心,担心伤口还是好不了。”夏女士说,她患有糖尿病,伤口原本就极难愈合。
让夏女士欣喜的是,当实施新型的创面生物敷料及便携式负压治疗后,其伤口内的肉芽基本长平了。一个月后,创面空洞奇迹般地消失。
“我还以为要做植皮手术,没想到通过修整、拉合后伤口合了起来。”夏女士感激地为创面治疗中心的技术点赞。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在医院创面治疗中心还有很多。年7月,该中心开展“医创患共管伤口”模式以来,已治愈上百例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患者。其中,慢性难治愈的伤口包括:静脉性溃疡、压疮、术后不愈合伤口、外伤后经久不愈伤口、化脓性伤口、内固定外露伤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