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X陈大春双相情感障碍
2021-1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点击上方“ 《盗墓笔记》最近火得一谈糊涂,前阵子作者南派三叔也被疯传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虽然事件尚无定论,但“双相情感障碍”一词已进入大众视野,那到底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呢?本期DOCTOR-X(医生档案)邀请陈大春主任为大家讲解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什么双相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包含了两种不同的状态:躁狂相和抑郁相。躁狂相表现 通常这类患者会表现得异常兴奋,每天兴高采烈,没有烦心事,但也可能很爱发脾气,一点小事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话多,讲话滔滔不绝,看到什么说什么,还特别爱吹牛,认为自己出身名门、能力超群、或是拥有数不清的财富,晚上不用怎么睡觉,白天依然精力充沛,有好多的计划,但做事虎头蛇尾、不计后果,花钱如流水,买大量用不着的东西,或到处请客、送礼,爱管闲事,每天闲不住。在疾病的高峰期,部分患者行为杂乱无章,冲动伴有攻击行为,部分患者往往伴有本能意向功能亢进,交际异性,存在伤人或伤己的风险。 部分躁狂相患者由于极度兴奋,会伴有意识障碍,如意识清晰度的下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障碍,表现时间概念差,不认识人、不记得事,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抑郁相表现 患者常常不愿说话,不愿出门,以前爱干的事情现在通通没有兴趣了,整天呆在家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感觉疲乏无力,晚上睡不着,早上3、4点就醒,醒后就发愁“这一天我该怎么过呢?”,每分每秒都是煎熬,感觉这样的日子没有头了,自己就是废人一个,还有一些患者除了心情不好,更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感,如腰疼、背疼、肚子疼等,医院检查身体都没有问题,可疼痛就是如影随行。抑郁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常常会有自杀的念头,希望能以此摆脱这无尽的黑暗。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极少数患者在做脑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时会发现脑组织有结构上改变,如脱髓鞘改变,加上意识障碍,因此有被误诊为脑炎可能。一旦误诊或错诊则会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双相障碍的典型症状: 躁狂相患者表现为几乎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有明显异常、持续情绪高涨、易激惹、活动增多或精力旺盛,出现行为异常。抑郁相则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还伴有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严重者会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但也有部分抑郁症患者因为症状并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或者误诊。案例分享 蔡某某,女,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因兴奋话多、言语凌乱、行为冲动5月余从安徽合肥转入我院。年12月初(18岁时)因感情问题,逐渐出现兴奋话多,有时不停的说话,语速,很快,内容很多,言语凌乱。有时独自一人偷偷哭泣,家人问其原因也不愿解释。 年2月18、19两天两夜未眠,将手机、QQ等联系人全部删除,称自己在做重要的事情。年2月21日晚上不停的跟父母说话,不容易被打断,一直说到半夜,躺在床上睡觉不久后,动手打父母,称父母都变成妖怪,夸大,认为家里很有钱。不认识家人,时间、地点概念紊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性功能亢进。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短暂发热,意识障碍,最高体温达40.3℃。后行头颅MRI检查示胼胝体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脑炎可能,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转当地神经内科治疗,给予大量抗病毒、激素等治疗,治疗18天精神症状持续加重而转入我院。入院后排除脱髓鞘脑炎,诊断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给予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及抗躁狂药物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一个月后以痊愈出院。案例分析 该案例在当地之所以被诊断为脱髓鞘脑炎可能,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就是因为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脱髓鞘改变。研究发现在正常人中,特别是感冒、发烧患者MRI检查也会出现部分患者脱髓鞘改变,因此该病变是非特异性病变。出现脱髓鞘并不代表一定会出现脑炎,更不一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本例患者是一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精神症状与脱髓鞘改变无关联,脱髓鞘可以诊断亦可以不诊断,更无需大剂量的激素处理。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双相障碍患者,可能被诊断为其他精神障碍,特别症状不典型,合并躯体症状或器质性改变时,更容易误诊。要做出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医师对临床资料做出综合分析、判断,抓住患者的核心症状,结合必要辅助检查,否则就会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进来我们已经发现多例双相障碍患者脑MRI显示脱髓鞘改变,需要引起重视。心理处方 症状相对较轻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症状严重如出现冲动、攻击、自伤、自杀时则药物联合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迅速控制症状后,药物进一步巩固并维持疗效。其它物理等综合治疗手段。档案陈大春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金牌医师,临床五科主任,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知名专家,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研基金及浙江省自然科研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7年,对精神科疑难杂症、难治性心理疾病有着独特诊治手段。曾受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及北京广播电台邀请担任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嘉宾。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出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医院院区门诊医院bjhlgyy勿须独自承受让我为您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