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医学原理与实践之神经功能障
2021-8-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甘肃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s://4001582233.114.qq.com/index.html
专著简介:
《脑外伤医学——原理与实践》是由国际脑外伤学会主席Zasler教授主编、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副主席励建安教授主译的一本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脑外伤治疗与康复的专著。全书共66章,系统介绍了国际关于脑外伤康复治疗、脑外伤康复治疗人员专业培训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对不同损伤程度、不同年龄组脑外伤患者从急性期到回归社会各个阶段的临床治疗过程,以及脑外伤引起的各种神经病学、医疗、躯体、认知及行为障碍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目录
第七篇神经学问题
第26章脑外伤后癫痫发作和癫痫
第27章脑外伤后运动障碍
第28章平衡与眩晕
第29章视觉功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第30章脑神经功能障碍
第31章疲劳的评估与治疗
第32章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评估和治疗
第33章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图文内容均摘自《脑外伤医学——原理与实践》第七篇第30章,广州一康将会在每周四连载此专著内容,希望能给各位业界专家、学者们提供专业性阅读与参考。
前言
脑神经因源自颅内而得名,专司头、颈部的感觉和运动。脑外伤常伴有脑神经损伤。本章首先简要介绍脑神经及其损伤发生的总体情况,然后分别讨论每对脑神经的解剖、走向、功能、外伤发生率、外伤机制、检查、治疗及预后。
很难估计脑神经损伤的确切发生率。从文献来看,嚷神经(第1对脑神经)最易损伤,其次为面神经和前庭耳蜗神经,稍不常见为视神经和动眼神经,很少见到三叉神经及其他较低他的脑神经损伤。外伤后可因加减速度、剪切力、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病灶、颞叶沟回疝形成、梗死或血管闭塞等多种原因而导致脑神经麻痹。这些情况下引起神经损伤的机制包括压迫、牵拉、横断或局部缺血等。大脑或脑干受损可导致中枢性脑神经损伤,而骨折或局部受损可导致周围性脑神经损伤。脑神经在横穿骨性突起或通过骨性沟管处容易受损,或颅底骨折引起直接损伤。骨折后最易累及的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前庭耳蜗神经和三叉神经(第1、2支)。颅骨骨折的位置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脑神经是否损伤的参考信息。
脑神经损伤对脑外伤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可进一步加重皮质损伤导致的功能缺损。其所导致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及面部表情、咀嚼、吞咽、言语的运动功能障碍可影响诸如食欲、安全、人际交流及美观等。
脑神经的走行经过脑干,因此脑神经功能的异常可作为反映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例如,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瞳孔对光反射、眼前庭反射及眼心反射是死亡率和认知障碍持续存在强有力的预后判断指标。
脑神经损伤通常依靠体格检查渗断,表30-1分别列出了每对脑神经检查及所需辅助用具。对意识改变的患者,可能存在查体困难而且不能进行完整评估。因此,脑外伤患者意识恢复后,需要对之前不能进行的脑神经检查进行补充和完善。详细的脑神经检查有助于发现重要的临床问题并直接指导治疗。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损伤定位及预后判断。目前,已经有较多脑神经损伤的治疗手段,但在制定诸多神经损伤治疗措施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
1.感觉传导通路
脑神经感觉传导通路包括三级神经元:初级神经元、次级神经元、气级神经元。脑神经的初级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节,次级神经元细胞体(感觉核)位于脑干,其纤维投射至丘脑。位于丘脑的三级神经元再将纤维投射至皮质感觉中枢。因此脑神经损伤后感觉丧失取决于损伤部位,周围神经损伤后其分布范围感觉均受损,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累及感觉传导通路时,症状因受损部位不同而不同。丘脑受损引起对侧部分偏身麻木及偏身痛觉缺失。
2.躯体运动及特殊内脏运动传导通路
第Ⅲ、Ⅳ、V、Ⅵ、Ⅶ、Ⅸ、x、Ⅺ、Ⅻ对脑神经具有躯体运动及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运动传导通路由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这两级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发源于大脑皮质中枢,轴突组成皮质核束与下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大部分皮质核束为双侧支配。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特征为:轻瘫/瘫痪,肌张力升高及腱反射亢进。下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脑于,其纤维投射至外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特征为:轻瘫/瘫痪,肌张力及腱反射消失,早期出现肌肉萎缩和肌束震颤。
3.一般内脏运动传导通路
第Ⅲ,Ⅶ,Ⅸ,X具有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司副交感传出神经功能。一般内脏运动传导通路包含三级神经元,支配平滑肌、心肌运动和腺体分泌。一级神经元起始于下丘脑及其上位中枢,纤维投射至脑干内副交感神经节。二级神经元位于副交感神经节内,纤维投射至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节。节内的三级神经元再发出纤维支配外周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