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养成这12个学习习惯,普通学生也可
2020-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在许多家长间广为流传着这么一种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不花十倍、百倍的气力,很难改变。所以,“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已经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除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时间观念、安全意识等行为习惯以外,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聊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前段时间异常火热的连续剧《虎妈猫爸》中,由于毕胜男、罗素忙于工作,根本就没时间管女儿,五岁的女儿罗茜茜对他人各种嫌弃,公主病很严重,一点礼貌都没有。随后,毕胜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茜茜带回家后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一步步狠抓,情况才有了改善。但是,坏习惯的养成岂是一天一个月就能解决的,后来毕胜男甚至辞职在家专门带孩子。可见,有些习惯一旦养成,真的需要花费百倍的时间来纠正。
★学习习惯是什么?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简言之,学习习惯是在教育下形成的自觉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与教育的。
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首先,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综合能力的形成。
因为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其次,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习组织性和系统性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学习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条件。
第三,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的差距,有很多老师认为这些就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应该在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反思一下自己。
1.培养孩子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去解决的。
阅读是自学的最重要的形式和方法。通过阅读书本,学生可以自主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形成能力。学习年级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
提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点,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
反思:
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扮演着滔滔不绝的中心人物角色,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不应本末倒置,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二,预习作业老师都会布置,但在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怎样布置预习作业才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2.培养孩子专心上课的习惯
专心上课的习惯是急需培养的学习习惯,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完成事情的质量和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和他幼儿时期有一定关系。在孩提时期,孩子会有盯着某样东西看或者玩着手中某样东西的习惯,这个时候许多大人经常会问:“你在看什么?”或者“你在玩什么呀”,甚至阻止孩子做这件事情。其实就是打断了孩子的专注,长此以往,孩子从小就没有了专注的习惯,长大做什么事情都专心不起来了。
就学生而言,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反思:
对于学生上课不专心的表现,我们不应该指责和批评,应该多些理解和同情,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积极引导学生集中专心于课堂,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反思:
现在多数孩子已经几乎丧失了积极思考的能力甚至是念头,他们总是等待着老师给予总结归纳,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少些填鸭式的知识点灌输,多提些让孩子能够思考的问题。
4.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反思:
我们总是鼓励学生有问题主动问,但也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只要题目一难,学生就说不会,就提问,这就缺乏了上一点的积极思考的习惯。这不是我们鼓励和提倡的。那怎么办,可以让你班的学生形成互助小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