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认识与防治

2021-9-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朵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锐的哨声等,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这种情况即为耳鸣。耳鸣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耳鸣成因分成耳鸣与脑鸣两类,脑部受损称为脑鸣、耳神经及听觉异常称为耳鸣耳鸣感觉则分成单耳耳鸣与双耳脑鸣两类,一般统称为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相应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听觉感觉,此种声音并不是由声波产生,而是神经讯号异常或受损所致。

  严重的耳鸣可以妨碍正常的听觉。耳鸣和各种听觉障碍,例如感觉神经性耳聋时常伴随出现。

  外界声音传进人耳最终达到听觉中枢大皮质所感知,有赖于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中耳传音结构的阻抗匹配作用

  二是内耳听觉感受器将声能转变成神经冲动

  三是从耳蜗神经核经脑干至领叶听皮层的神经传导畅通。

  这三个环节的任何一处发生故障均可产生耳鸣从原因和解剖上,可将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两大类。

  主观性耳鸣

  主观性耳鸣系指在无声源的条件下仅患者本人能听到耳鸣声,检查者听不到,又称自觉性耳鸣或非搏动性耳鸣

  (一)器质性因素

  1.外耳道阻塞病变中耳急慢性炎症、镫骨固定等,耳鸣多呈低调与耳聋程度不一致。

  2.内耳感受器病变和听神经损害听毛细胞受刺激而引发异常的 听觉信号可能是产生耳鸣的最主要的原因毛细胞的激惹状态(去极化)可因短暂的缺氧而诱发出现早期或一过性耳鸣。如毛细胞变性以及听纤毛与盖膜接触不良,则可出现持久性耳鸣。如为局限性毛细胞损伤,耳鸣的性质接近于纯音耳蜗神经纤维如受到机械性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发异常的神经脉冲,引起节律性耳鸣。

  在正常情况下耳蜗的传出通路具有调节神经传导的作用,该束的任何障碍亦可引起耳鸣。常见于脑干的缺血性疾病

  (二)到神经反射因素

  1.鼓室神经丛反射由于鼓室神经丛属于中枢神经丛通过舌咽神经、三叉神经及颈动脉交感神经纤维的联系,接受兴奋刺激后向中枢额上回传导形成耳鸣。

  2.内脏慢性病眼内听动脉的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来自颈下神经节与第一神经节融合为星状神经节通过迷走神经与腹部脏器发生联系,因此内脏产生神经冲动,可引起内耳血管痉挛性收缩或扩张改变内耳的血液供应,引起耳鸣。

  3.神经精神因素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耳鸣产生的机理尚不太清楚。

  客观性耳鸣

  客观性耳鸣即振动性耳鸣或颤动性耳鸣外在性耳鸣,是在耳附近有声源,如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等所引起。此类耳鸣有真正的声音存在,具有声波能量而不是声音的感觉,故能用仪器检查和记录。腭肌阵挛引起的耳咽管软骨节律性开放发生咋喀声是客观性耳鸣的症状之一。颗颌关节弹响,亦可成为客观性耳鸣的原因。耳鸣的出现有时为持续性的,有时为间歇性的,轻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时则扰人不宁。某些生理性动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产生声音,但不能将此看作为耳鸣。

  耳鸣临床表现为搏动性耳鸣(患者描述耳鸣为与心跳一致的飕飕声、嘀嗒声或轻叩声,用听诊器置于患者颞部或耳部,常可以听到这种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较为常见,是一种连续而稳定的噪音,如病者所描述之嗡嗡声、蟋蟀声、钟声或摩托声)。

  若仅发生一侧性耳鸣,其病变多在传音器官。若双侧耳鸣,而没有其它症状,应考虑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象,如早期动脉硬化,老年性聋的早期表现等。短暂性的耳鸣常表示病变轻微,属于耳间断性或强度不定的波动性耳鸣,并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病史

  详细询问以往耳部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史,如使用耳毒性药物史、伤史、中耳炎史等皆对耳鸣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另外,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年龄和性别

  小儿发病少,青春期发病率高,岁以后少,老年人又高。很显然老年人发病率高是与动脉硬化和神经退变有关侧别和性别无大差异

  (二)起病方式

  发病急骤者,在传导系统中以咽鼓管阻塞、急性中耳炎等多见;在感音系统中以外伤、中毒、爆震、美尼埃病多见。起病缓慢者,多与全身性疾病有关。

  (三)耳鸣音色

  般低音调耳鸣,多为传音系统病变。高音调耳鸣,多在迷路、听神经、中枢病变时发生。但有时也有相反的现象。

  (四)耳鸣的持续性和间歇性

  持续性耳鸣般发生在感音神经部分。间歇性多为传音性。

  二、检查

  耳鸣多为种主观感觉,难以检测,但可以用纯音听力计进行频率匹配及响度平衡的方法测出耳鸣的强度和频率。

  客观性耳鸣可用助听器或听诊器检查。若怀疑有腭肌阵挛者,可利用肌电图检查,将电极放人肌肉内,记肌肉活动时电位改变与耳鸣的关系。X线血管造影有助诊断血管畸形、动静脉屡、血管分布等。颈椎x线片可检查有无骨质增生压迫血管。X线断层片、CT头颅扫描以除外颅内病变。主观性耳鸣

  (一)外耳道疾病

  主要是耵聍栓塞外耳

  道表皮栓塞症、外耳道胆脂瘤,当洗澡当洗头受水浸湿后,突然引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

  (二)中耳疾病

  1.卡他性中耳炎常有低音调不规则的耳鸣,咽鼓管吹张后耳鸣可消失,但易复发

  2.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其后遗症低音调耳鸣很顽固,治疗困难。

  3.耳硬化症低音调耳鸣常由于不适当的吹张治疗、月经、疲劳而加重

  (三)内耳病和听神经损伤

  1.迷路血循环障碍此系主观性耳鸣中最重的原因耳鸣为高音调或汽笛声、蝉鸣声。起病突然可能是由于变态反应、内分泌、贫血等引起的迷路贫血或充血强度变化大,时强时弱,时有时无也有为持续性。

  2.耳毒性药物中毒所有耳毒性药物都可引起耳鸣耳鸣常出现在耳聋之前。可先一耳发病,逐渐发展成双耳耳鸣为高音调,约半数患者有头鸣。急性中毒者停药后耳鸣症状可缓解或消失慢性中毒者停药后也不消失。

  3.美尼埃病多引起低调吹风样耳鸣常发生在眩晕发作之前,或与耳聋、眩晕同时出现在疾病的缓解期,耳鸣可以消失或减轻。

  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转为持久性高音调耳鸣

  4.老年性聋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双侧性,高音调耳鸣。耳鸣常常是耳聋的先兆

  5.听神经瘤耳鸣的特点为单侧性高音调如蝉鸣或汽笛声。初期为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常同时伴有其他脑神经症状,如头痛、面部麻木等内听道X线拍片、CT内听道扫描、脑于电反应测听检查可确诊

  (四)全身性疾病

  1.高血压耳鸣多为双侧性常与脉搏的节律一致。除耳鸣之外,还可以有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症状。听力检查正常。服降血压药后耳鸣可减轻或消失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见于女性青春期或更年期耳鸣多变,有时高音调、有时低音调有单耳有双耳交替,有时持续性、有时间断性另有头晕、失眠多梦等全身症状。

客观性耳鸣

  (一)血管性耳鸣

  常见于颈静脉球瘤颈动脉系统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瘘等这种耳鸣的特点是频率常与心跳或脉搏同步,可以用听诊器听到响声,用力压迫相应血管时耳鸣可以减轻或消失

  (二)肌肉收缩性耳鸣

  常因腭帆张肌腭帆提肌、鼓膜肌、镫骨肌的阵挛性收缩而引起的“卡塔’声此种响声检查者的耳廓贴近患者的耳部即可听到。1、外耳病变:耵聍栓塞、活动的异物等、因其接触鼓膜,于头部活动时可引起耳鸣。

2、内耳耳蜗病变早期梅尼埃病损害耳蜗顶周螺旋器时出现低频耳鸣。耳毒性药物、噪音和老年性耳蜗损害,均可出现高频耳鸣,伴有感觉神经性聋。

3、中耳病变: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均为耳鸣的常见病因。中耳鼓室周围的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静脉或动脉解剖异常、动静脉瘘等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4、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耳鸣原因之一,其中约有10%为高血压。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缩小、狭窄亦可出现搏动性耳鸣。贫血者因心脏输出量增加引起搏动性耳鸣。

5、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前者因心输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细胞液增加或内淋巴压升高所致。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碘或锌缺乏、肾病等引起耳鸣的发生率较高。

6、神经精神疾病:脑膜炎、脑震荡、脑干肿瘤和血管病变皆可引起耳鸣,称为中枢性耳鸣。精神状态与耳鸣的产生有一定关系,精神紧张可引起血液循环改变,促发耳鸣。失眠、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常伴发耳鸣,但体检无器质性病变,听力学测试无异常,亦无神经科的病因,与心理障碍有关,属精神性耳鸣。

康丽声耳鸣康复仪祝你早日康复!厂家咨询王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yf/20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