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心血管内科70多岁的危重患

2021-4-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顺德区重点专科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钟柳梅) 4月14日下午三点,顺德城市网记者走进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办公室的时候,只有内一科主任、心血管主任医师梁叶青在等待着记者。“总共有7个人,但是有门诊、病房和夜班等,基本都不可能闲坐在办公室。”忙是有原因的。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顺德区重点专科,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年收治各类心血管病人余人次,年专科门诊量达余人次。

开设专科,因为有了人才做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受病人和条件限制,医院只有两个大内科,其中内一科包括了心血管、神经内科、消化科、传染病等。改变开始发生在那个年代……   具有远见的时任院长,医院的发展,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一位心血管专家,也就是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筹建人陈健雄教授。梁叶青是来到医院的,她称陈健雄为“恩师”,因为受他的指导和感染,才最终选择了心血管这个方向。   大约从年开始,陈健雄开始筹建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我毕业进来这里的时候,感觉大家的干劲特别足,有一种很强烈的做成事的欲望。”20年过去了,梁叶青对当时心血管内科的氛围仍然记得很清楚。医院领导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有一个共同目标的团队,在梁叶青看来,这是医院心血管内科成为顺德区重点专科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该专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3名,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年收治各类心血管病人余人次,年专科门诊量达余人次。科室协作提高抢救率   遇到一个棘手的病例,科室的人一起翻书、讨论,解决问题总是很齐心;   记者了解到,心血管内科治疗难治性心衰,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梁叶青认为,这些都离不开医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技术过硬的团队、医院的管理系统、各学科的团结协作以及病人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就在十天前,心血管内科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危重患者,病人入院的时候有肺部感染、心衰竭、中风、肾衰竭等一系列症状,“涉及呼吸、神经内科、心血管等四个专科,我们都没把握。”梁叶青坦言,当时病人的情况危急,症状复杂,幸亏各学科十分团结配合,为患者作全面的诊断治疗,制定妥帖的治疗方案,目前基本可以出院。   “当水管生锈或有污垢,通水不顺畅,就没法灌溉田地。”乍一听,还以为是解释农耕知识,其实是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在向病人解读心血管病的病情,水管就是血管,而“田地”就是心脏。原来,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每天面对的患者,基本上都是老人,因此,对待他们就要耐心和细心,解读病情要做到通俗易懂。也正因为享受到细心体贴的服务,不少老人长期选择在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诊,而梁叶青有一位93岁的患者,在这里看病看了十几年,一直没变。

心血管内科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双心”医学引领发展 容桂街道办事处斥资8亿元启动医院易地新建项目,新医院规划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医院规模标准建设,设置床位张,预计年12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随着新院的投入使用,医院迎来了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梁叶青也不满足于心血管内科的现状。   心血管内科正在筹建“双心”医学科,乍一听这陌生的名词,有点摸不着头脑。梁叶青解释,所谓“双心医学”,就是研究心血管病与心理疾患的关系。“很多心血管患者,都是慢性病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而一些心理有问题的患者,表现出的躯体症状,与心血管病症很相似。”梁叶青说,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生物学治疗模式去治病,有时候事倍功半。   有些患者心力衰竭,于是不敢运动,也害怕参加社交活动,其实这类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还是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接触社会,心情愉快反而会让治疗事半功倍。又或者有些患者强调,自己常出现心慌、焦虑、失眠、浑身乏力等症状,不听医生劝解,也不相信检查结果,这些人可能患有严重心理方面疾病。   梁叶青说,类似上述的心理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双心”医学科在   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开展的业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大面积肺梗死的静脉内溶栓治疗;各种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救治,特别是治疗难治性心衰,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开设心衰门诊,开展规范化药物治疗、定期评估、康复治疗及患者教育等综合性治疗模式;各种快速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慢性非瓣膜病房颤的血栓风险评估和规范化抗栓治疗;建立高血压之家,开展高血压病的规范化治疗,尤其擅长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和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开展双心诊疗模式,应用各种心理测试量表对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诊治;逐步开展冠脉介入技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yf/19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