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医保账户内的资金减少,医疗保障会下降
2025/3/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医保指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中国各地企业员工个人医保账户将迎来重要变化,根据《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今后,各地职工个人医保账户将划转至其参保缴费基数的2%,实施办法最迟将于今年年底发布。
一些朋友担心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减少了,我们看病的医疗保险将来会下降吗?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完善医保个人账户只是此次医保账户改革的一部分,总体来看,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减少进一步激活了社会医疗资源,为我国人民未来的会诊带来了三大好处。
好处1:加强门诊协调
我们知道,过去我们老百姓在门诊看病时,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支付医疗费用,而住院费用主要由统筹账户支付,本次设计的初衷是认为门诊治疗以小病为主,费用较少,但在实践中,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因此门诊费用普遍较高,医疗负担沉重,个人账户无法完全覆盖,在此次改革中,中国将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门诊费用纳入整体支付,支付比例将高于50%。
事实上,此次通过减少个人账户增加的统筹账户医保基金主要用于门诊救助,提高门诊治疗水平,最明显的是,未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门诊费用将逐步从个人医保账户转为整体支付,民众自费医疗的压力将大大缓解。
好处2:个人医保账户实现互助功能
什么是医疗保险互助?坦率地说,我们个人医疗保险账户中的资金将来可以供父母、配偶和子女使用,目前,医疗保险资金使用不平衡、不充分,老年人医保钱不够,年轻人不需要,导致医保资金结构性浪费。
在此背景下,个人医保账户的互助功能应运而生,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细则不同,但主要区别在于,个人账户多年余额转入互助账户供家庭成员使用,“沉睡”的个人医保基金被盘活。
好处3:降低住院率,提高医疗资源效率
门诊报销率的提高和医保的普及,将进一步降低住院率,有效整合医疗资源,过去,在门诊靠个人账户、住院靠统筹的医疗模式下,很多人选择住院提高报销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错配,未来,如果门诊费用也能报销,相信很多人不会选择住院,而是会选择更方便的门诊治疗,优化的住院人数可以给予更需要的人群。
出乎意料的是,个人医保账户改革背后有这么多好处,客观上减少医保账户中的资金并非坏事,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职工医保门诊互助保障机制,我们必须从正确和全面的角度理解和支持医改,你同意吗。
感谢阅读,每天讲讲社会知识那点事儿,本人专注于社会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