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良方4针刺单穴方

2018-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单穴汇总:

1、丝竹空2、环跳3、腰夹脊

4、腰5夹脊穴5、环阳穴6、新环跳

7、双阳穴8、秩边9、气海俞

10、委中

1、丝竹空:眉梢外端凹陷中。

坐骨神经痛,适用于下肢外侧痛(少阳经痛),效果满意。取患侧穴,双侧疼痛则左右交替使用。

操作:左手拇、食指提捏丝竹空穴,右手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针尖朝鱼腰穴,平刺进针,令病人吸气,进针后行提插手法,轻按重提,待局部产生强烈酸胀感觉后再令病人吸气,同时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4次,有的患者出现凉的感觉,如不应,可重复再作2~4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可重复捻转1~2次。

注意事项及禁忌:本针法针感强烈,故对老人、孕妇、体弱和有心脏病者禁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患者采取坐位,癔病性偏瘫或截瘫、坐骨神经痛采用卧位。

2、环跳:侧卧,屈上腿伸下腿,在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之外1/3与内2/3交点处取穴。

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直刺3~3.5寸,针感要求放射至脚趾,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

用环跳穴放血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以及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效。每隔1~3天放血1次,每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2~3个疗程。对坐骨神经损伤以痛型效果最好,一般1个疗程可愈,对麻痹型和混合型需2~4个疗程,逐步改善症状。

操作:放血时取坐位,平尾骨尖外侧一掌,以掌指关节为宽度取穴。此处肥胖人有时有细小络脉出现,点刺后出血3~5ml,或点穴位皮肤后拔罐,出血5~10m1。

  

3、腰夹脊:俯卧,腰椎3-5棘突下,旁开督脉0.5寸处。

针腰夹脊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

操作:局部消毒,每次只选用腰4或腰5痛点1个,用毫针直刺0.3~0.5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行针1次,约1~2分钟,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每日1次。

  

4、腰5夹脊穴:俯卧位在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5~8分处。

操作:用26号3寸长毫针,针尖垂直向椎体方向刺2.5寸深,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重施雀啄手法,不留针。针感可产生触电样放射到脚底,否则效果不佳。

  

5、环阳穴:髂骨上棘与第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

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关节痛以及腰痛等疗效甚好,隔日治疗l次,轻者2~3次治愈,重者4~8次即愈。

操作:用28号3寸长毫针,以《内经》“合谷刺”方法,从该穴向斜下方刺于肌肉间得气后必须使针感传导到足底,然后提针至皮下再向其左右斜刺如鸡足形,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共运针3次最后起针。

  

注意事项及禁忌:局部有肿瘤疾患者勿针。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

6、新环跳:臀裂旁开3寸。

此穴用粗长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所致下肢痛和偏瘫,疗效满意。

操作:用lmm粗、6~8寸长针,直刺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运针,有触电感较重放射至足尖。留针5~10分钟或不留针强刺激半分钟。

  

7、双阳穴:由患者环跳穴与风市穴之中点向内,当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之中间找出取穴点,再由取穴点向上向下各l寸处分别取之。本穴因其恰在两阳经脉之间,笔者故暂定名为“双阳穴”。本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

操作:以75%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在“双阳穴”上各直刺2.5~3寸,予以提插捻转中等刺激。针感:酸、沉、胀、触电样。向上放散至腰胯部,向下放散至足趾部,留针10~20分钟,每日针可1次。起针后,配用艾条悬灸10分钟。火罐施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8、秩边:骶管裂孔外侧,腰俞旁开3寸。

操作:在临床治疗中,因所用针具不同,对秩边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方法。①毫针刺法:取28号3.5~5寸毫针,垂直刺入3~4寸,针感可达下肢、足趾,用于治疗下肢疾患,针身向前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少腹、阴器、会阴部,用于治疗泌尿、生殖、妇科疾病;针身向后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肛肠部,并有便意感。经轻微提插捻转得气后,迅速施用滞针手法,使针感速达病所,留针1~2分钟即出针,起针时只要轻轻倒捻几转,再往下刺,即可顺利出针。滞针手法的关键是医者有意识地使用指上内力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住滞紧,但决不能让针体与其周围的组织及表皮缠住,特别是不能让表皮与针根滞住。②火针的操作方法:选用细、中、粗三种规格的单头、三头火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持酒精灯,待针尖部烧至白亮时,垂直刺入,然后急速出针(寒痹可留针1~2分钟)。出针后,立即用力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感染,也可减轻痛苦。注意:必须将针烧至白亮(约度),浅刺可烧至通红;深度一般2~2.5寸,应视病人体形、体质、病情而定,必须垂直刺入。

9、气海俞:伏卧,足腕部稍垫起,亦可取侧卧位。皮部定位在脊中线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操作:以26~28号4-6寸毫针,以指切法快速刺入皮肤,至皮下后向深部续针,抵腰横突时将针稍提豆许,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一种针感——向腰下部或下腹部放散,此法适用于腰部病症;针提起后沿第4腰椎横突上缘深入,约至椎弓外侧,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二种针感——从腰沿下肢后面向外踝或足尖放散,此法临床最常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在椎弓外侧继续深入,约至椎体背侧2/3水平处,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三种针感——从腰经腹里向膝股内侧放散,此法适于妇科疾病。以上各法,产生针感后,根据病证虚、实,加以灸、罐、电针、激光、微波等,一般留针20分钟。

  

10、委中:腘横纹之中央取穴。

下肢胀痛,一般望诊腘窝处络脉充盈,有瘀血所见,触诊小腿患肢比健肢硬胀感,一般点刺出血后,当即胀感消失,疼痛大减。要掌握时机,必见下肢络脉充盈、胀感重者,效显。

  

操作:取1.5至2寸毫针或三棱针,毫针直刺速出针出血,三棱针点刺出血。患者俯卧,膝关节下垫一物,使腘窝处绷紧。取委中穴或选络脉青筋充盈处,常规消毒后点刺出血,让血自止,压以干棉球屈膝少许。

  









































北京白癜风专科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by/16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