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筛查,早诊断
2016-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球后方的视网膜是接收外界影像的屏幕,如果受到损伤就会失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造成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损伤,就会引发视网膜损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就是微血管病变中重要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DR随病程的延长而日益加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临床上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可以分为六期:
Ⅰ期:眼底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患者往往没有感觉。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可见出血点。眼部轻微不适,或有飞蚊症。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可轻微视力下降。
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
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组织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
Ⅵ期: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Ⅰ~Ⅲ期病变较轻,对视力影响不大,称为非增殖性病变。当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新生血管形成(Ⅳ期)和纤维组织增生(Ⅴ期),以致发展到视网膜脱离统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最终导致失明,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1~3期非增殖性病变和黄斑水肿,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并不被引起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数年隐形糖尿病时期,在诊断DM时已经存在DR,甚至一些患者因检查视力才知道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中国突飞猛进已近10%,约有一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庞大的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比例也非常高,总的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4.6%,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6.96%。美国的一份报告:糖尿病的病程10年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7%;病程10~14年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26%;而糖尿病的病程15年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63%。造成成人失明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0倍,其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是DR进入增殖期病变,5年内视力减退的风险高达60%。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到到中度视力减退的风险达30%。如果能早期发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并治疗,可降低视力严重减退的危险度至2%以下,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风险降低94.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因此早筛查和定期复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预防和阻止PDR的发生就极为重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对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建议:1型糖尿病,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12岁开始筛查。青春期后发病患者一旦诊断即筛查,每年1次。2型糖尿也是确诊即刻筛查,每年1次。妊娠糖尿病,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如已经发现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度,每3~12月复查1次;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重度:每1~3个月复查1次。
眼底筛查的主要方法是用眼底镜(简便易行)或眼底照相(客观记录)检查。免散瞳眼底照相更适宜糖尿病患者的初筛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定期检查,可在糖尿病专科进行。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请眼科医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指导治疗。
一、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羟苯磺酸钙:一种血管保护剂,具有抗氧化性质,可减少活性氧所致微血管渗漏。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促进视网膜病变的吸收,减轻水肿。
2.递法明:是花青素甙提取物和β胡萝卜素组成,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弥可保:是一种甲基维生素B12,有促进轴索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多发性神经炎。
二、激光治疗:经过大量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已证实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除可用于全视网膜光凝,也可直接封闭新生血管,凝固有渗漏的微血管瘤。
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局部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及环形渗出病变;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视网膜广泛水肿,已不适宜局部光凝,而需要做大面积播散性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新生血管,必须做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光凝一般做4次,每次-点,总数在1-2点。
三、玻璃体切除手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发生严重玻璃体积血,其来源可以是视网膜或视乳头新生血管的出血,也可以是侵入玻璃体内的新生血管出血,日久未吸收者在玻璃体内形成机化膜或条索,牵拉引起黄斑水肿、黄斑异位,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术的目的是使屈光间质清晰,移走积血及分解物质并将机化膜切断、吸出,消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并注入液体及(或)气体,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保持眼球完整,还可以同时进行眼内光凝。
尿病患者要珍爱自己的双眼,记住您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就需要每年筛查一次眼底(照相),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甜蜜蜜的事业
长按治白癜风的办法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