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

2018-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新朋友﹠点击上面蓝字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能达到40%以上,只不过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一、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病因   

  我们知道,排尿是在植物神经(也叫“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它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因而不会发生尿失禁。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植物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二、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诊断   

  诊断本病,首先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等;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上述疾病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ml),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虽然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但它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无明显相关,有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还没有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出现了排尿障碍。所以,本病经常被误诊。为此,一定要牢记:排尿困难并非前列腺肥大的专利,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同样可引起上述症状。因此,对于有尿路梗阻症状的病人,如果B超检查检查排除了前列腺增生,千万不要忘了查查血糖,以免漏掉真正的致病元凶。

三、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症状特点   

  本病有两种主要临床类型:

  1、尿潴留,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病人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小便次数较频但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正常为50ml以下),症状酷似前列腺肥大。

  2、尿失禁,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病人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病人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自主地流出来,很像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四、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防治   

  本病应当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治疗对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效果较好。

  2、应用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选择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前列腺E(商品名“凯时”)、怡开等药物静点,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应用肌肉收缩药物:如果膀胱残余尿超过毫升,可给胆碱能制剂,如氨甲酰甲基胆碱10~20毫克,每日3~4次;也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吡啶斯地明口服或肌注。这类药虽能兴奋平滑肌,但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慎用。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尿路梗阻者忌用。

  4、膀胱功能训练: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

5、有报道称,可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在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注射治疗。

  6、合并尿路感染者应积极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并用0.1%~0.2%呋喃坦叮膀胱冲洗1~2次/日。

  如上述治疗无效,有严重尿潴留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本文来自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辽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感谢您的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
早期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zizu.com/sjbbhl/15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